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

肾脏损害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性肾损害和药物肾损害方面。性肾损害涵盖了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以及肝功能严重不全时引发的功能性急性肾衰和肝硬化时的肾小球肾炎等。那么,我们如何远离肾损害?长期服用降糖药是否会导致肝肾损害?让我们深入探讨。

目录:

一、长期服降糖药会致肝肾损害吗?

二、如何确诊肾损害?

三、如何避免肾损害?

四、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

五、哪些药物易造成肾损伤?

一、关于长期服降糖药是否会导致肝肾损害?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有些患者因药物说明书上的“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字样而心生疑虑,导致治疗信心动摇,宁愿选择效果不确切的保健品或中药,致使血糖持续升高。实际上,只要肝肾功能正常且用药剂量适当,大多数降糖药物都是安全的。例如,二甲双胍类药物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但如果肝肾功能不全或用药过量,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除了二甲双胍,其他类型的降糖药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也是安全的。

二、如何确诊肾损害?

确诊肾损害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检发现。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多见于儿童和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患者通常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同时或之后出现少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如何避免肾损害?

避免肾损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用经典的治疗方案如肾复康、肾炎康等,去除病因,消除蛋白和潜血,保护肾功能;通过复方液体平衡机体内环境、纠正免疫紊乱、活血化瘀等方式调畅气血;采用离子超导局部激活治疗及囊内注射直达病灶;通过穴位贴敷刺激穴位,调和脏腑,平调阴阳;采用药浴熏蒸疗法,针对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进行皮肤排毒。

四、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

远离肾损害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不乱用药物等都是重要的措施。

五、哪些药物易造成肾损伤?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肾损伤,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细节决定肾脏健康:从生活点滴做起>

细节一:丰富饮食,避免单一

余学清教授指出,摄入过量的重金属会对肾脏造成损害,特别是肾小管。虽然目前关于重金属摄入量与肾损害程度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研究,但预防重金属相关的肾损害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可以选择购买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来远离重金属污染。饮食尽可能多样化也是有效措施。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域不同,它们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残留也不同,多样化饮食可以防止某种重金属在体内过量蓄积。

细节二:保证水源安全,多喝水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关注。余学清教授建议,我们可以在家中安装过滤器以滤除重金属。多喝水有助于排出肾内的有害物质。肾脏是身体的“净化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调节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有害物质的排出。

细节三:谨慎用药,避免随意服用感冒药

很多人感冒不舒服时,会自行购买药物服用,这样可能会增加肾损伤的风险。余学清教授解释,肾脏对药物非常敏感,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最终大多要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我们日常熟悉的感冒药多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具有肾脏毒性,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肾脏损伤。用药时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随意到药店购买感冒药,也不要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就可以随便服用。特别是两种以上具有相似成分的感冒药同时服用,可能会成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但这并不是说感冒药就不能吃,遵医嘱、规范用药,是可以降低药物对肾脏的损害的。

细节四:规范使用中药,避免长期滥用

余学清教授指出,药物毒性引起的肾损害在慢性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中药的肾毒性需要引起特别重视。一些中药成分如木通、防己和马兜铃酸等可能带来肾损伤。对于本身有肾脏或胃肠问题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小心。有些慢性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中药,即使药物中不含已知的有肾损害作用的成分,也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肾损害情况。

细节五:定期肾功能检查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性,许多人在肾脏损坏相当大比例时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有症状再去就医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余学清教授建议,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体检,最好在肾功能、肾B超的检查基础上增加尿常规的检查。现在许多单位体检都会查血肌酐,但这个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肾脏损伤情况。只有肾单位的损坏超过一定比例时,血肌酐才会表现出异常。定期肾功能检查是预防和及时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介绍尿常规的神奇功效:揭示肾损伤的早期信号

在预防与诊治肾脏疾病的道路上,尿常规检查堪称一道重要的“关口”。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血尿和蛋白尿,更能提前预警肾脏的损害情况。尿常规检查费用亲民,且完全无创,轻松弥补了许多检测方法的不足。

那么,究竟哪些药物在悄无声息中可能对我们的肾脏造成伤害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药物的面纱。

抗生素:肾损伤的头号杀手

在众多可能引起肾损伤的药物中,抗生素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它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能引发肾脏危机。比如头孢类抗生素中的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和美洛西林等;还有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还有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也在危险名单之列。

解热镇痛药:隐形的肾脏杀手

解热镇痛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也是导致肾损伤的常见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以及氨基比林等,都有可能对我们的肾脏造成伤害。

抗肿瘤药物:治疗癌症的同时威胁肾脏

抗肿瘤药物或化疗药物在消灭癌细胞的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鉑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以及丝裂霉素等药物都在此列。

中药:传统与安全的双刃剑

随着“马兜铃酸肾病”的曝光,中药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看似平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如果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肾脏问题。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必须谨慎用量,并定期监测肾功能状况。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