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肌梗死引发的死亡事件逐渐增多,其中不乏知名人士的离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疾病。心肌梗死,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词汇,其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无论是书籍、网络还是身边的讲述,都能让我们获取相关信息。那么,关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哪些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目录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心肌梗死的成因
心肌梗死的饮食建议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
1.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可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发心力衰竭。
2. 心脏破裂,是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
3. 室壁膨胀瘤,是心肌梗塞范围较大的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栓塞。
4. 栓塞,可能由心室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破碎脱落引发。
5.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可能出现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等症状。
6. 还可能引发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肩壁强直)等其他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
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包括:
1. 出现典型胸痛症状,起病急、疼痛时间长、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并常有濒死感。
2. 心电图演变过程异常,面向梗塞区的导联显示Q波和ST段明显抬高,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显示相反的波形变化。
3. 血清酶学改变,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酶的浓度变化。
心肌梗死如何预防
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劳累,特别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
2. 放松精神,保持心情愉快。
3. 洗澡时需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宜适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有他人协助。
心肌梗死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为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诱发因素的出现。
当心肌的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持续缺血超过一小时,便可能发生心肌梗死。这一病症的发病率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上升,在65至79岁的年龄群体中尤为常见。在这一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在65岁前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之后两性的患病率逐渐接近。
心肌梗死常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饱餐之后发病。它既可以袭击那些频繁遭受心绞痛折磨的人,也可以突然袭击毫无征兆的人。对于那些患有变异型心绞痛的人,冠状动脉的反复发作痉挛也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春季和冬季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这可能与气候寒冷、气温波动较大有关。常常在安静或睡眠中,特别是清晨六点到中午十二点,病魔悄然来袭。
这一病症的根源在于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缺血和缺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心肌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改变,最终形成坏死。大部分情况下,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闭塞引起的。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加重或者病变部位的内膜破裂、出血、形成血栓,使管腔完全阻塞,就会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如果此时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未能充分建立,那么缺血超过一小时就会导致心肌坏死。也有一些病例,虽然冠状动脉管腔并未完全闭塞,但由于冠状动脉的持续痉挛,使得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心肌缺氧、凝固坏死。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新概念,揭示了不稳定斑块破裂是主要发病机制,可能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和内膜损伤也可能引发冠脉的收缩与痉挛。斑块的破裂不仅与斑块本身有关,也与外界因素如心率、血压的突然变化有关。血栓形成则涉及到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纤溶和血流等多个方面。
从病理角度看,冠状动脉的病变是弥漫而广泛的粥样硬化。在北京的一次尸检中,发现大部分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闭塞会导致不同的心肌梗死部位。例如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闭塞会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等部位的梗死。
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饮食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以减轻体重,因为过重会压迫心肌,进一步减弱其功能。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也是必要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出血,促进创面愈合。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猕猴桃、草莓、新鲜大枣和西红柿等。
心肌梗死,这是一种挂号为心血管内科的疾病。对于患者而言,食疗是恢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饮食调整方面,有几点建议尤为重要:
一、微量元素篇
碘和镁等微量元素在降低血清胆固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产食物如鱼类、虾类、海带、海蜇以及紫菜等富含碘,日常饮食中不妨经常交替食用。镁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中,摄取这些蔬菜有助于减缓胆固醇和钙盐在血管壁内的沉积,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患者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为烹调用油,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同时宜多吃豆制品。每日胆固醇的总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三 限制的必要性
限制食盐的摄入同样重要。过多的钠摄入会增加血管对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导致血压升高。钠还有很强的吸水作用,过多的食盐摄入会使血容量增加,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心肌梗死的病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4克。
四、少食多餐与食物选择
由于心肌梗死病人泵血功能可能有所减弱,导致胃肠粘膜瘀血、消化功能不良。建议平时进食半流食和易消化的软食,每餐不宜过饱,可一日进餐4-5次。过多的进食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遵循医嘱的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摄入量的控制,有助于身体的康复。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肌梗死及其食疗方案,不妨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医生。更多关于心肌梗死的详细信息,请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或访问相关医院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