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无声的隐形杀手,你了解多少?
目录:
一、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这个看似普通的病症,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症状。头痛,尤其是后脑部位的疼痛,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的感觉。眩晕也是女性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耳鸣、心悸气短、失眠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也是高血压的警示信号。
二、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不可突然停药。抗生素有耐药性,但抗高血压药物并非如此。治疗高血压必须长期用药,剂量则可根据病情调整。服药期间,务必定期测量血压,以了解病情进展。降压过程要平稳,不宜过快。对于轻度高血压,可以单一用药,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提倡联合用药以抵消不良反应。避免频繁换药和乱用降压药,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物,以避免严重后果。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虽然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其对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忽视。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不治疗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和主动脉等器官损害,最终可能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许多患者在病情恶化时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等后果。对于高血压这一无声的隐形杀手,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高血压:探寻沉默杀手的病因
遗传因素:悄然无声的高血压“幕后黑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七成半,他们携带了一种遗传倾向,使得高血压在同一家族中频频现身。据研究,这可能与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有关,血清中的一种激素样物质会抑制Na+/K+-ATP酶活性,导致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Na+、Ca2+浓度升高,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加,使得血管反应加强。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基因可能存在缺陷,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这一切,都为动脉血压的升高铺平了道路。
膳食电解质:重口味背后的隐形“推手”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摄入的盐越多,血压升高越明显。一项涉及多国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尿钠平均值远高于其他国家,这背后的原因便是中国膳食的高钠、低钾特点。钾能对抗钠的升压作用,而我国的膳食普遍低钙,这无疑加重了钠/钾对血压的影响。增加钙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
社会心理应激:生活中的那些“关键时刻”心理压力也可能是高血压的触发因素之一。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如父母早亡、失恋等可能导致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心理应激可以改变体内激素平衡,影响代谢过程。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管理同样重要。
肾因素:肾脏与高血压的隐秘联系肾脏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的抗高血压脂质失调、排钠功能障碍等都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这一领域的探索仍在深入进行中。
高血压的检查:深度剖析,守护健康
确定有无高血压:一探血压的真相要确诊高血压,不能仅凭一次血压测量值就下定论。需要连续数日多次测量血压,至少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才能确诊。
鉴别高血压的原因:排除症状性高血压,寻找病因高血压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因此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键手段。血常规检查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异常情况;尿常规检查可观察肾脏功能状况;肾功能检查则能评估肾损害程度;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主动脉状况以及是否有左心衰竭等;心电图则能检测心律失常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检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身体状况,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疾病百科:高血压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并产生相应的后果。高血压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心悸气短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标准,正常成人的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积极治疗和管理。
诊断手段:
为准确诊断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一系列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
1. 超声心动图:目前被认为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可以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高血压时,左心室肥大多呈对称性,但也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观察其他心脏腔室、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情况,并进行心功能检测。在左室肥厚的早期,虽然心脏整体功能可能仍属正常,但已有顺应性的减退。
2. 眼底检查:通过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以观察到眼底的变化,如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以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3. 其他检查:高血压患者常伴随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异常,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以及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等。
挂号科室:
高血压患者应前往内科-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温馨提示:
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以免加重病情。
治疗与预防: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饮食调整,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关医院:
北京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蒲黄榆医院、北京太申祥和医院、北京友爱医院、北京东城中医医院等均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患者可就近选择医院进行详细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