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问题在小儿中较为常见,一般持续两周以上即可称为小儿便秘。这种情况在小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3%~28%。根据原因不同,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两类。那么如何治疗小儿便秘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小儿便秘的推拿方法
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清大肠200次。位置在食指桡侧,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手法是推法,用力要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第二步是捏脊5遍,位置在大椎至尾骨端。
二、解决小儿便秘的基础治疗
治疗小儿便秘应针对病因进行,这种治疗叫做基础治疗。虽然它可能见效较慢,但效果持久。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便秘就使用泻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复发并可能加重症状。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排便习惯训练、合理饮食、足量饮水、增加活动量和心理行为治疗。
1. 排便习惯训练:因为排便反射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学习过程,婴儿期进行排便习惯训练可以较快进入意识性排便。
2. 合理饮食:应侧重于膳食纤维的摄入,DF(膳食纤维)富含于谷类、薯类、蔬菜及水果中。
3. 足量饮水:水的来源包括摄入的液体、固体食物中的水分等,儿童足量饮水因年龄及体重而异。
4. 增加活动量:鼓励患儿养成参加各种活动的习惯,尽量走路而不是坐车,每日应有至少2小时的体育锻炼。
5. 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有排便疼痛经历、恐惧排便的患儿,应首先解除粪便嵌塞并进行心理疏导。
三、小儿便秘的饮食调整
对于小儿便秘,饮食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保证孩子喝足够的水,这也是预防和治疗小儿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预防小儿便秘的七大绝招
1.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的生活规律,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2. 均衡饮食: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
3. 多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
4. 少吃零食:避免给孩子过多零食,以免影响正常饮食。
5.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孩子受到过度惊吓或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6. 注意卫生:保持孩子肛门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7.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问题。
五、幼儿常见的便秘原因
关于小儿便秘的那些事
在关于小儿便秘的治疗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基础治疗”的重要性。理解并实行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为孩子便秘所困扰的家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治疗包括为婴儿提供润滑肠道的食物,如新鲜果汁和蔬菜汁等;增加辅食,特别是富含营养的蛋类、瘦肉和鱼类等高蛋白食品以及纤维素丰富的蔬果。重视这些基础的调整,大部分便秘情况在短期内都能得到显著改善。
对于部分症状较重的患儿,除了基础治疗外,还需辅以药物治疗。如膨松剂的使用,它能从肠道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对于肠道传输功能减慢或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患儿,确诊后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通常,在这样的综合治疗方案下,大部分患儿的便秘问题都能在两周内得到有效解决。
那么,小儿便秘时应该吃什么呢?润肠食品是关键,如新鲜的水果汁、蔬菜汁等。添加辅食也是重要的措施,包括蛋类、瘦肉、肝和鱼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等。民间也有使用蜂蜜通便的方法,但需注意的是,给孩子喝蜂蜜前必须确保孩子不对花粉过敏。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五谷杂粮也是很好的选择,如薯类、玉米等。油脂类食物和凉开水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便秘。
预防小儿便秘同样重要。关键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孩子的饭量,让孩子养成每顿吃完的好习惯;少食多餐,选择优质的点心;巧妙补充纤维质;多摄取瓜果,特别是瓜类水果;鼓励孩子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便秘的方法,家长们应该重视并付诸实践。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其中就包括定时如厕的习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如厕时,家长的陪伴是非常关键的。每次陪伴孩子排便的时间可以定为10分钟左右,这样渐渐帮助孩子形成定时如厕的好习惯。为了让孩子肠道更润滑,如厕前可以给孩子喝杯果汁或温蜂蜜水。
除了这些生活习惯,孩子的口腔卫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家长容易忽略这一点,但孩子的牙齿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食欲和消化。如果孩子的牙齿不好,可能会导致挑食、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排便。家长除了教导孩子餐后正确刷牙外,还应该每三个月定期带孩子去牙医诊所进行检查。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常见的便秘原因。便秘问题可以从先天病变和后天生活习惯两个方面来分析。大部分的幼儿便秘问题,其实都是后天的生活习惯问题导致的。
从先天病变方面来看,幼儿在出生24小时内应该会自然解出胎便。如果不能解出胎便,可能是巨结肠症、无肛症、脊柱神经发育不完全等先天病变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以根除病因。
从后天生活习惯方面来看,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饮食习惯不良,比如幼儿不肯喝水、偏食、不吃辅食等,导致水分、糖类、纤维素的摄取不足,造成大便干硬,无法顺利排出;二是排便习惯不良,幼儿平时缺少固定的排便习惯,加上常常因为专注游戏、电视而长期忍便,导致大便停留在肠内时间过久,水分被肠壁吸干而变硬;三是情绪调适不良,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容易便秘,而心情郁闷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便秘问题。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