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手足口病有什么危害

探究手足口病:了解这一儿童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这一令许多家长担忧的儿童传染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尤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朋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手足口病的成因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在空气中传播。接触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日常用品也可传播。小朋友们有时会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中互相传染。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普通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厌食、流口水等症状。口腔内的水疱容易破溃,造成口腔溃疡,使宝宝拒绝进食。除此之外,重症患儿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手足口病的饮食方案

患病期间,宝宝的饮食应以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宝宝的水分摄入充足,有助于缓解口腔溃疡的痛苦。

四、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

是的,手足口病也有潜伏期。在这个期间,宝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已经在体内繁殖,为即将到来的病症做好准备。

五、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危害不容忽视。除了给宝宝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水肿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普通患儿的全病程约为5至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隐患。

手足口病的具体饮食应对方案: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各种传染性细菌,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手足口病,除了医疗手段,饮食方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病初阶段,患儿应以流食为主,如牛奶、米汤等,需少量多餐,食物应不烫、不凉、不咸、不酸,可使用吸管减少口腔黏膜接触食物时的疼痛。病退之后,饮食可转为泥糊状,如营养丰富的牛奶香蕉糊。恢复期间,饮食应适量增加,营养要丰富,荤素搭配合理。

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此病的潜伏期为2至7天。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人群密切接触、飞沫等。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至3年,该病会在人群中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有什么危害?

手足口病主要影响手、足、臀部及口腔,症状包括水泡、严重溃烂等。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两周岁内的儿童中,特别是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如未及时隔离和治疗,手足口病可能引发高烧并导致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由于胃肠道病毒感染,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和其他疾病。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