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了解、诊断与应对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发作常常让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绞痛进行了分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1. 劳力型心绞痛: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程持续在1个月或1月以上。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同等程度劳力所诱发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 自发型心绞痛:其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心电图常见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若有S-T段抬高的自发型心绞痛,则称为变异型心绞痛。实际上,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都被包括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内。
对于心绞痛的诊断,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病史,诊断通常无困难。对于症状不典型的病人,需要考虑年龄、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电图及其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等检查。
关于心绞痛的药物对抗,有以下几种主要药物:
1. 硝酸酯类化合物:如硝酸甘油,对以上三种心绞痛都有效。
2. 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
3. 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停、心可定等,对上述三种心绞痛都有效,尤其对于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佳。
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合理联合使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例如,硝酸甘油开始使用时应小剂量,并且最好在有症状时预防药。服用心得安时也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增加剂量,避免发生中毒。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少剂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心绞痛的性质、部位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和诊断。心绞痛的检查项目还包括血压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
心绞痛:全面理解、正确诊断与有效应对
心绞痛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绞痛,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了分类。
我们需要了解心绞痛的类型。一种是劳力型心绞痛,它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初发、稳定和恶化三种类型。另一种是自发型心绞痛,它的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没有明显关系。实际上,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都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范围。
如何诊断心绞痛呢?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病史,诊断通常比较明确。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年龄、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电图及其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在治疗心绞痛时,有几种主要的药物可以选择。例如硝酸酯类化合物,如硝酸甘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停和心可定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正确的用药方法。例如,硝酸甘油开始使用时应采用小剂量,并且最好在有症状时预防用。服用心得安时也应逐渐增加剂量,避免中毒,并且不可突然停药。
除了药物治疗外,了解心绞痛的性质、部位等也十分重要,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检查和诊断。心绞痛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压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
随着对心绞痛的深入了解,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其日常保健要点,这些知识点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不妨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解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不仅仅为我们的身体带来疼痛,更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心绞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性质:心绞痛通常表现为压榨紧缩、压迫窒息、沉重闷胀性疼痛,而不是尖锐的痛或抓痛。疼痛可能是短暂的针刺样或触电样,也可能表现为昼夜不停的胸闷感。有时也可能为烧灼感、紧张感,并伴随呼吸短促、咽喉或气管上方的紧榨感。疼痛或不适感开始时较轻,然后逐渐增剧,最后逐渐消失。这种疼痛很少受体位改变或深呼吸的影响。
二、部位:疼痛或不适通常发生在胸骨或其邻近区域,也可以发生在上腹至咽部的任何水平处。极少数情况下,疼痛会出现在咽部以上,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左肩或左臂,甚至右臂、下颌、下颈椎、上胸椎等部位。病人通常需要用整个手掌或拳头来指示疼痛区域,而仅用一手指的指端来指示的情况很少见。
三 限时:心绞痛的持续时间通常在1到15分钟之间,多数为3到5分钟。偶尔有疼痛持续30分钟的情况(中间综合征除外)。疼痛仅持续数秒钟或不适感(多为闷感)持续整天或数天的都不像心绞痛。
四、诱发因素:体力劳累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其次是情绪激动。其他如登楼、平地快步走、饱餐后步行、逆风行走等也可以诱发心绞痛。暴露于寒冷环境、进冷饮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情绪变化也可能引发心绞痛。晨间痛阈较低,轻微的体力活动如刷牙、剃须、步行都可能引起发作。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它的了解和预防。只有充分理解心绞痛的症状和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