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高血压:从引发因素到防治误区与饮食建议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的饮食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花生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是否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呢?让我们一同探究。
一、高血压是如何引发的?
高血压的引发因素多种多样:
1. 过度肥胖:体重增加会使血容量增大,心脏负担加重,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
2. 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血容量增加,进而造成高血压。
3. 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动脉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4. 精神紧张:长期的不良刺激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可能导致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发高血压。
5.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二、高血压可以吃花生吗?
花生具有补肾补脑的功效,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在食用花生时需要注意:
1. 花生仁外面的红皮会促使血小板生成,避免血小板聚集。这层红皮也可能使血液粘稠,加重心脏负担。食用时最好去除外衣。
2. 高血压患者要多吃富含维E、纤维的食物,以增强血管的通透性,排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
3. 花生在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建议的食用方式是炖吃,这样既能保持营养,又具有易于消化的特点。
三、高血压防治的四大误区
1. 药物选择误区:不必追求最新、最贵的药物,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 自作主张换药:在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不应随意换药。
3. 忽略心血管风险管理: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时不仅要考虑血压水平的达标,还要客观评估综合疾病以及心血管风险。
四、高血压应注意什么?
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适量控制热能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脑、肾血管功能。建议多食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足量维生素C,节制饮食,避免情绪激动。
针对高血压,治疗初期便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进行分层。在风险分层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受性、个人意愿及长期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人们普遍认为高血压是成年人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之间的慢性综合症。临床实践证明,儿童也可能患上高血压,甚至是一两岁的孩子。对于高血压的防范和诊治,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孩子,尤其是胖孩子。
对于高血压患者,日常的生活作息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保证每天至少7至8小时的睡眠,并避免过度活动来代替必要的休息。休息要与工作量成比例,一天中应有数次短暂的休息,每次15至20分钟。对于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来说,应经常从桌旁站起来活动身体,每次3至5分钟。当感到心理紧张时,不妨躺下来放松片刻,或者将双腿微微抬起,有助于舒缓压力。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来说,尤其是在夜间睡眠较少的情况下,睡眠时可将腿部垫高7至10厘米,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睡眠。但请注意,如果血压低于100/60,则不要这样做。早晨起床时,应从卧式逐渐转到立式,避免起床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晨间空腹时,建议喝一些稀的东西如凉茶或果汁等。对于下夜班的人而言,静躺休息尤为重要。对于年轻人和孩子来说,更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关于高血压的放血疗法,主要是指耳尖放血疗法。这是中医的一种重要针灸疗法,通过点刺耳尖穴放出血液来治疗高血压。此方法能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此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身体特别虚弱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等都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放血疗法虽然可以暂时降低血压,但无法根治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放血疗法只是缓解症状的一种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身体因素,不能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