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它不仅需要及时急救和处理,还需要根据断裂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在功能恢复期,康复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术后伤口必须完全愈合。
一旦进入康复阶段,患者需要遵循一个分阶段的过程,从早期的静态适应性活动,到中期的加大伤脚在受力状态下的静、动态练习,再到后期的提高肌肉耐力为主的动态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方法不断改变,旨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脚踝的功能。
初期,患者可以从借助拐杖行走开始,逐渐受力,同时通过各种动作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中期,训练强度加大,包括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强伤踝的受力能力,提高腿部力量等。后期,主要以提高肌肉耐力和恢复伤脚的活动功能为主,包括上、下楼梯运动,室外走动以及规范动作练习等。
除了康复训练,跟腱断裂的保守治疗和预防也非常重要。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应用屈膝跖屈位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后跟腱再断裂率较商。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
预防跟腱断裂同样重要。从事运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关键。避免激素类药物的局部注射、避免超强度、超负荷运动等也是预防跟腱断裂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格外注意跟腱的健康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跟腱断裂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运动损伤。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急救和处理,并根据断裂情况进行有效治疗。在功能恢复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及适当的保守治疗和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羽毛球运动虽受欢迎,但需警惕跟腱断裂风险
随着天气的转凉,羽毛球这项运动因其对颈椎的益处而备受青睐。不仅众多网友自发寻找室内羽毛球活动,许多公司、单位也组织起了羽毛球比赛。随之而来的跟腱受伤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跟腱,被誉为身体最强壮的肌腱,犹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基里斯,是全身最坚韧的部分之一。它从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的肌腱融合形成,延伸至跟骨,长约15厘米。
跟腱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蔡秉达,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亚健康治疗中心部门主任、台湾注册物理治疗师介绍,跟腱断裂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自发性断裂,多发生在运动时。长期的重复使用某个肌肉关节,或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高负荷运动锻炼,都可能导致“疲劳性损伤”,在外伤诱因下造成断裂。
第二类则是外伤性断裂,如高空跌落、车祸等突发情况,都可能直接导致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常见于30至50岁之间的运动人群,以及50岁以上的非运动人群和女性。近期一些因羽毛球等运动导致跟腱断裂的网友案例,多数属于“自发性断裂”,原因就在于平时锻炼不足,突然增加体育活动强度,跟腱难以承受。断裂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踝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踮脚站立,行走困难。
对于跟腱断裂的康复,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等。多摄入补益肝肾的食物,如葡萄、黑豆等。宜选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忌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
在诊断方面,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和核磁共振。超声是目前诊断跟腱断裂最精确的方法,不仅能判断跟腱是否断裂,还能确定断裂位置,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临床体检和患者表现,也能进行初步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羽毛球运动虽好,但大家在享受运动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跟腱,避免过度运动,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