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待了一位年仅18岁的女性患者,她在昨晚食用了一些剩菜后,不久便出现了腹痛、腹泻和恶心等症状,而且大便呈稀水样。在家属的陪同下,她来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寻求治疗。
经过初步的问诊和查体,我初步判断她患上了细菌性肠炎。随后,我为她安排了血常规、便常规和腹部CT检查,结果证实了这一判断。面对这个结果,患者和家属都感到十分震惊和自责。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住院治疗,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蒙脱石散止泻,以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患者家属对我的方案表示认同,并希望尽快开始治疗。
经过两天的住院治疗,患者按医嘱服药后,腹痛、腹泻、恶心的症状逐渐缓解,稀水样便也消失不见,大便状态逐渐恢复正常。看到患者的情况好转,我和家属都感到欣慰。患者住院两天后,各项体征基本恢复,达到了出院标准,准许回家静养。
在患者出院之际,我叮嘱家属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剩菜剩饭,特别是隔夜和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按时按量吃饭,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日常可以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作为医生,看到患者因及时来院治疗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也借此机会提醒广大患者,日常要注意饮食安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细菌性肠炎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通常由饮食不当、卫生习惯不良、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引发,老年人、小孩和体弱者是主要的高发人群。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