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感冒症状稍有缓解后就选择停药。对此,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博士徐金富提醒广大市民,治疗感冒时需谨慎行事。在停药的问题上,同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策,而非仅仅依据症状的缓解程度。
专家指出,根据国外最新的研究资料,感冒的自然病程通常为3至7天。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控制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只要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服用感冒药1至2天后,症状如头痛、咳嗽、喷嚏、流涕、身痛等得到一定的缓解,即可考虑停药,依靠自身免疫力完成疾病的自然病程。
对于感冒药的种类和特性,我们需要进行区分。对于退烧、止痛、改善鼻塞、止咳化痰等药物,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感冒症状,一旦症状消失,即可考虑停药。但如果感冒引发了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等,那么需要连续服用一个疗程(5至7天)的抗生素类药物,以确保病菌感染得到基本控制。
有些人误认为抗生素类药品不能多吃,于是在症状稍有缓解后便停止服用。这样做可能正是传染性最强的时候,停药容易导致病菌再次活跃。若中途停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病菌对其产生耐药性,使得再次使用同种抗生素时药物失效。正确的方法是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服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服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如长效抗生素每天一次,中效抗生素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而短效抗生素则需要每天三次,每八小时一次。
对待感冒和停药问题需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在服用药物的也要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以更好地抵抗疾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