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一种眼科的常见病,源于眼内液体循环的紊乱,引发的眼压升高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根据病因和病理特性的差异,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
原发性青光眼,这类青光眼的发生似乎没有明显的直接原因,但其核心发病机制与眼内压升高紧密相关。原发性青光眼又可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其特征是房水排出的通路出现堵塞,导致眼内压逐渐积累。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逐渐缩小以及眼部疼痛等症状。而闭角型青光眼则是虹膜与角膜之间的前房角变窄或关闭,引发的眼内压急剧升高,其症状更为剧烈,包括眼痛、头痛、恶心甚至呕吐等。
继发性青光眼,它是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发的。比如糖尿病性青光眼,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眼压升高,导致了青光眼的发生。外伤性青光眼则是由于外伤导致的眼部结构损伤,进而引发的青光眼。而炎症性青光眼则是由于眼部炎症导致的眼内排液通路堵塞或眼内压升高。
青光眼带来的主要危害是损害视神经,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可能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除了视力减退,青光眼还可能引起视野缺损,患者的视野可能变得狭窄,出现盲点、黑点等症状。严重的青光眼甚至可能导致眼球硬结和凹陷。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包括眼压和视神经功能检测,是早期发现青光眼迹象的关键。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止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