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寒,我还是比较有感触的,我在读书期间看的唯一一部万字小说便是韩寒的《三重门》,当时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把小说抱在手上,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万字小说感兴趣(本人是漫画迷)。在看小说是完全对韩寒没有认识,只知道其是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但小说后逐渐对韩寒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位天才作家,有着鲁迅一样犀利讽刺的笔锋,职业赛车手,而且长的还帅。就这样韩寒在艺术圈里面慢慢的有了小成就,就在2014年7月韩寒指导的第一步电影《后会无期》与大家见面了,紧接着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也在2017年上映。
跨界其实对于韩寒来说本身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位作家,又是职业赛车手,本身就是一个多面手,就职业发展就如同自己小说的风格一样洒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阻拦我。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经过5年的筹备,在2014年2月开机,电影的每个细节作为导演的韩寒都相当谨慎,最求尽善尽美。影片上映后4天内突破3亿元大关,再于7天内过4亿元大关,在影片上映的11天里,累计票房达5.13亿元,而截至8月4日,12天票房累计已过5.25亿元。在历史数据中,《后会无期》是在非贺岁春节档中最快破五亿的华语电影。票房给了导演足够的肯定,就影片质量上,虽然在叙事流畅性上后存在明显的割裂感,但就风格而言绝对排除了韩寒特有的“韩式”黑色幽默的风格,整篇也冲刺着强烈的雄性荷尔蒙。在2017年韩寒的第二电影《乘风破浪》中一改之前割裂的叙事风格,在叙事与人物情感方面拿捏非常准确,加之“韩式”黑色幽默的加持使得整个影片发人深省但又不显得苍白,最终8亿的票房与豆瓣6.8的评分给予了这位跨界导演充分的肯定。
影视界需要更多的血液,每位导演也有自己不同的风格,韩寒跨界做导演无疑是将自己的“韩式”黑色幽默注入到了新鲜的传播方式,给予了中国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力量,反观一位师出同门某位天才作家郭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各个导演怎样制作烂片赚钱,并发明了跨时代的PPT式电影,为中国烂片提供了新一代的模板,这样的导演骗钱不说还用自己腐烂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中国电影界绝对的毒瘤,引用朋友的原话下两位的电影风格“韩寒的电影是逼格的,郭导的电影是装逼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