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爱情魔咒》这部电影好看吗?

“不幸的是,每个梦都不得不重回现实。当我打响指的时候,你们会苏醒,并对这件事(被催眠)毫无记忆。你们将回到各自的现实生活中。不论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你们,让我们期待它们都是美好的。”

这是影片中把玩玉蝎子的催眠大师Voltan Polgar所说的一段话,带着鲜明的伍迪·艾伦色彩。它怀疑着事物的永恒性,并对“美好”二字提出了质疑——“美好”或许只是人类自编自造的致幻剂,它只存在于期待中;而在现实中,事物的面貌往往与“美好”大相径庭。

《玉蝎子的诅咒》讲述了两名保险公司的职员被催眠进而被操纵偷窃珠宝的故事。作为观众的我们是全知全能的,而剧中的人物是不明真相的——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探员Briggs(伍迪·艾伦饰)被人催眠、操纵偷盗了天价珠宝,但他自己却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还傻傻地搜索着盗贼的一切蛛丝马迹,并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老对手、保险公司的同事Fitzgerald(海伦·亨特饰)。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使得我们与剧中人物之间产生了认知和情感上的距离;知晓秘密的我们仅仅作为旁观者享受着台词的双关和倒霉蛋Briggs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笑料,但并不参与剧情。稍加回顾伍迪·艾伦的影片序列,不难发现在他的大多数影片中,观众都是全知全能的,掌握比剧中人物多得多的信息。这种做法使观众和影片之间被强行拉开了一段距离,近景魔术变成了远景魔术。这并不是因为伍迪·艾伦拒斥观众、不愿与观众分享心灵空间,而是因为这段距离是影片表意所必需的。一方面,只有站在比剧中人物更高的地方我们才能准确拿捏剧情的讽刺与幽默,才能体会到影片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只有脱离“浑水”、与剧情拉开距离,我们才能理性地思考,毕竟哲思才是伍迪·艾伦影片的精华所在。《玉蝎子的诅咒》也不是例外。影片虽然披着超自然的外衣,但内里还是伍迪·艾伦对理性/感性这对老冤家和对电影艺术的反思。

理性与感性离了谁也不行虽然这对老冤家见面就掐,但事实是,它俩谁离了谁也不行。在《玉蝎子的诅咒》中,伍迪·艾伦巧妙地用两组人物来代表这两个极端,通过他们的对撞来表现“中和”的重要性。

理性与感性的第一组对撞表现在影片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身上崇尚理性与秩序的Fitzgerald(海伦·亨特饰)与代表着纯粹女性诱惑力与感性的Laura(查理兹·塞隆饰)。虽然这两个女性都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着魅力,但不得不说起初她们谁都不“可爱”。Fitzgerald的刻薄与刻板使我们感到一种威胁和厌恶,而Laura的滥性又让人大惊失色。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得知Fitzgerald实际上是保险公司老板Magruder的情妇,她自己也承认“我做错了。我昧着自己更好的判断力趟了这滩浑水”。这样Fitzgerald自己也成了理性与感性不可调和的矛盾体。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