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考CPA的决定绝对是一个战略级决定,其复杂性在于会对当事人未来平均3-5年的工作之余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决定要考CPA,那么每年的9-10月都要预留考试时间,并且提前准备。专业阶段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意味着如果时运不济未能在5年内完成6门的话会遭遇车轮战,对审计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如果打算考CPA的话请务必有始有终,半途而废真不如每年趁复习季的时候出去玩顺便拉拉仇恨了。就我自己的体会,由于实体经济的下行以及IPO的放缓(虽然A股最近提速了更多是内资所的蛋糕)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张缓慢,和内资所长期陷入价格战,审计行业的利润空间在迅速收紧,本来在金融市场里相对最旱涝保收的行业盘子整体缩小,四大都在肉眼可见地削减开支(比如PwC培训补助的削减,以及KPMG近来各种Delay和减薪等等)。整个行业在快速地走向劳动密集,并且预期接下来会受到技术革命的冲击(立flag预言五年之内电脑就能自己刀底稿,FAR分析异常变动能力超过人脑)。相应的,离职率水平虽然谈不上井喷式增长肯定维持在高位上,越来越多加入四大的人在一开始就会想好自己计划什么时候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打算长期奋战审计行业,或者在离开后继续从业于一线财务(做企业财务;做FDD;做其他非常需要专业财务知识的比如后期FA或者券商等),那么尽早准备CPA绝对是上策。你的时间线将会比别人早一到两年。如果大四毕业干掉三门,对接下来的审计工作非常有帮助不说,对于以后跳槽也会提供很好的Qualification。所以如果你想选择一个和时间赛跑的生活方式,希望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占得一点先机而对所谓的的“青春”的时刻没啥惋惜的话,大四时完全可以开始启动了。相信我,上班之后你真的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了,如果不打算长期从事审计行业,并且接下来考虑跳向资产管理、二级市场交易、企业内控、早期FA、天使投资/VC等和一线财务不直接相关的工作,那么应该考虑是否有比CPA优先级更高的Qualification。资管以及资产评估方面常常对CFA有更高的要求;证券和基金都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早期FA和天使VC常常要求一些personality方面的特长(遇上天使轮和pre-A轮的客户,人家可能连报表都没有,财务报表分析有啥用?),如果有志于投入这些行业,那么CPA的长期考试计划容易使你尾大不掉顾此失彼。如果没有想好长期计划,也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我想这个问题也不用太过纠结。在四大血汗工厂依然过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的也大有人在,想积极一点可以先报几门考着,不想考了可以考虑出国再读个书,甚至考了ACCA/CPA然后立刻加入考试培训机构当老师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lifestyle和pay都不错(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