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怎么评价电影《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1956年曲波将自己的经历在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写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并在当年获得了堪称天文数字的印刷量。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即便诸位没有看过,也会知道其大致故事,因为文革时期著名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太有名了,单单是其中的选段《打虎上山》、《今日痛饮庆功酒》就是春晚京剧选段的常客;如果诸位连这些也比较陌生的话,那一定知道杨子荣、座山雕和他们“天王盖地虎”

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今拍成了电影,导演还是一位香港人,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在哪里?是这个故事太知名了,几乎做到路人皆知,劣势又在于哪里呢?是这个经典段子在如今商业市场的形式感如何了。红色样板,主旋律风格,这些元素对于商业片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而一个香港导演,如何驾驭得了这个特殊题材呢?  我们在不夹杂意识形态的情况下,来审视一下这个故事。一个小分队与一大批土匪之间的较量,典型的以少胜多,这个模板是好莱坞动作片最喜欢套用的模式,杨子荣打入敌人内部,威虎山是天然的密室,孤胆英雄也是如今主流商业片喜欢的类型。与敌人斗智斗勇,里应外合,在香港江湖片、黑帮片中这样的模式很常见。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所谓“故事来源于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说《林海雪原》,其实放在今日,其中的亮点和关键部分,乃是典型的商业片套路。尤其是“卧底”和“以少胜多”方面,多方人物汇聚一堂,明暗较量,正邪对抗,这些正是香港武侠片最常见的桥段。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