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吴天明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他已经去世了,这部电影是他的作品。这是这部电影宣传的最大要点,据说,在发布会上,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哭着求大家发朋友圈多多宣传。电影开始播放之前,出现了几个著名人物简短的语言访谈,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主要的目的就是介绍或者说是赞美吴天明,“电影界的巨人”“大师绝唱”。说实话,在这部电影之前,90年代出生的我真的不认识这个导演。我的问题是,这部电影真的有那么好吗?尽管电影很努力地在表现一种传统文化的崇高与没落,很努力地让观众去感受到其中的惋惜和无奈,八十年代的尊重游天鸣父亲的向往、拜师的场景、跪了一地的子孙、百鸟朝凤。九十年代的纷纷逃离中断的演奏、西洋的冲击、金钱的玷污、师傅的病逝、是断掉的手指……可是,我都知道唢呐的结局。我不知道的是,吹唢呐的人。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它只拍出了传统文化的消亡,却没有表现出身处其中的人的状态。比如说游天鸣情感的纠结,面对家庭压力、兄弟逃离、社会现实,游天鸣真的没有挣扎吗?电影里,这个主角却是单一和平面的。很多人将传统文化的没落与这种影片的冷清联系在一起。没有人听唢呐了,也没有吹唢呐了。这部电影的排片率和上座率少得惊人,文艺片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