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升学都没有走艺术生的道路,没有任何加分。学琴的过程非常艰苦,5-12岁时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寒暑假加倍,每周去老师家一次。现在说起来觉得好像很容易,但小时候真的觉得很辛苦。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更让人容易放弃的是小提琴的难度。刚开始学的时候很难听准音,年纪小也很难理解乐理。小时候如果没有父母逼着,是不可能学完小提琴的。初中开始不再考级,平时拉一些世界名曲,这个时候才开始觉得音乐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练琴频率明显降低,但对小提琴的热爱明显提升。高中由于升学压力很少练琴,很长一段时间琴盒一直搁在衣柜顶上没有拿下来过。高考完的第一天就去琴行把琴重新修了一遍。现在用的琴还是七年前用的那一把,不舍得换了。大一入学之前就打听好了学校的弦乐团,开学后视频面试加入。接触的第一场音乐会是比利时鲁汶大学交响乐团到我们学校来演奏的。弦乐部一响起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撼。之后听了弦乐团的学长学姐演奏了《春》,我记得好声音里有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就是小提琴,或者说是弦乐带给我的感受。大学的时候每次社团或者学生会面试,别人问起特长,我说起小提琴,总会收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有时候会觉得小提琴是最让我骄傲的事。班级要演出的时候也会排排节目,跟钢琴合奏的时候自己都感动的不行。目前每周三次固定练琴时间,每次两小时左右,其他时间有空就会去(琴房离宿舍太远了泪目)。在弦乐团可以认识很多别的院的同学,最近跟一个妹子排卡农,感觉俩人很合得来,一起弄音乐的感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