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许奶奶课上讲社会设置的基础在于公平与正义。说到要使最少受惠者产生最大程度的认同感问题时,举了影片《怪物》为例。而当时我所仅有的关于《怪物》的印象,还完全停留在娱乐新闻里对林嘉欣如何颠覆形象打造毁容造型,又或是两美女片场不和传闻的大肆渲染。许奶奶略略描述故事情节,没细说,推荐我们都去看看,留话一枚这片子还是挺深刻的。我当时心里就嘀咕,港片嘛,反正再如何包装也都还是为娱乐大众,不是搞笑就是恐怖,腻都腻味了,还能谈深度?
可是现在,我不得不打消以往对香港商业片粗劣浅薄对观众阿谀拍马的固有偏见,我得承认,《怪物》它打动了我。它所呈现的勇敢和力量令我肃然起敬。这勇敢,是一个母亲为寻找儿子奋不顾身的勇敢,是演员不惜牺牲形象的勇敢。这力量,源自编剧导演敢于直面拆迁这类敏感社会问题的勇气。尽管,票房和市场的压力逼迫,使得内中深意被隐于恐怖外衣和母爱光环下,但好在拷问现实的力度却并未被转嫁至无形,反而更强悍了。眼看着堂堂社会,把好好的一个吃稀饭咸菜也能幸福微笑的女人摧残得从正常变得非常,从凡人变成怪物,我相信任何一个仍然心怀良知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不得不在唏嘘感慨过后陷入反思是这个怪物女人可怕,还是她生存的环境更可怕?
阴森寒冷的下水道,小男孩在水里闷的憋气晕过去了,怪物女人把他紧紧搂在怀里死命朝其嘴里吹气人工呼吸;在天台,小男孩遭大狼狗袭击,怪物女人不顾一切扑过去,奋力挣扎,手指被咬掉痛得鲜血淋漓也要保护住孩子,挥拳将狗打死,自己却差点失了性命。还有那三顿饭,起初是一家三口,虽然吃得甘苦却也其乐融融,而到,就只剩下林嘉欣一个人划着空碗拼命往嘴里扒,咬瓶盖磕的嘴巴鲜血直流,此时,镜头打向屋檐上那个随风起舞的“合家平安”挂符——多么大的讽刺。我不觉得这个女人傻,亦不觉得她心志出了问题,我只是为这个摇曳在风中的破败木屋,为这个失去一切的她而揪心,为奔走无门的现实而担忧。政府强行征收土地,数万底层人民流离失所。偌大的社会,却惟有大厦迂回幽暗的下水道,才能给其一个容身之所!这一问题,不只香港有,到处都存在,新闻中所见才不过皮毛,大批抗议举动其实都被压制了。
所以,如果是怀抱着猎奇心理遭罪心理,打算去考验看看自己承受力究竟如何的话,那么抱歉,结果可能会让你很失望。大部分镜头是暗光,只有在怪物女人显露怒色凶悍的眼神之时,才稍稍有那么点惊悚气氛。大部分时间里,你感受到的,都只是她的拳拳爱子之心。一个失去孩子的可怜却又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