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主角一个几乎没踏出过村庄,一个在外面长年打工,一个是不知哪句话是真的江湖骗子,然后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还有梦想,但又不知在哪能找到梦想,所以只好一路不停。
这种青年在中国遍地都是,他们既纯朴又油滑,既自尊又自卑,既充满希望又玩世不恭,既知足长乐又满腹牢骚,在家乡时渴望远行,但跑出来以后又飘浮无依。这么深刻复杂的角色,又随便从桌球厅拉一个出来都能本色出演。想知道这些人物本来该是什么样,看看贾樟柯的《小武》就知道了。
但没有这种人生经历的明星们演不出这种感觉,他们还是太帅,尽管已经狠不得丢进土堆再吊起来打一顿,但那唏噓的胡须忧郁的眼神还是暴露了他们文艺青年的气质。包括电影中三位女性,一个混迹影视城的“横飘”,一个在招待所发小卡片用真实照片的“业界良心”,一个曾被父亲抛弃的开桌球厅的小女老板,这样的青年在中国也遍地都是,但三位演员都太漂亮太有气质了,怎么演都是女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还不如让白客来演男主,孔连顺来演女主,这部电影才会有真实感,不然也还只是一部文艺范的偶像片。
中国不是美国,一个到现在私家车还不普及的国家,是没有什么“公路情怀”的。虽然人家有66号公路,我们有318国道,但中国真正有过和朋友一起开车横越万里经历的人少之又少。倒是“铁路情怀”“春运情怀”烙在每个人的心中。这里为文艺青年们推荐一部纪录片《归途列车》,如果要看看中国版的《在路上》,可以看看这部,真实的力量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