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裸辞”现象屡见不鲜,有为了看看大的世界,有为了摆脱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又为了寻找自我的,原因层出不穷,但结果却喜忧参半。那职场中,“裸辞”究竟值不值得提倡呢?就我个人而言,不提倡冲动型的“裸辞”。原因主要有3条
01 冲动“裸辞”对职业发展不利
闯荡职场,每个人都需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而冲动型的“裸辞”却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裸辞”的实质是在没找到新工作的时候,就贸然辞去工作。很多能力一般,技能一般的人,在原来的公司做的工作没那多,承担的任务也不会很重。
但“裸辞”之后,再去找工作时,会发现就业市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负责招聘的人事常常会提出更加严苛的能力要求,更加繁重的工作内容。工作一下子变得不太好找,而且很多招聘官在了解到自己是“裸辞”的情况时,会对你的职业稳定性、个人耐受力抱有一定的质疑,从而拒绝或延缓你的入职。
02 冲动“裸辞”,自身不会反思
很多小伙伴冲动“裸辞”原因,大都集中在工作做得太累,工作没激情,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之类。这些原因往往会是客观性的,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身上来寻找原因。比如,工作做得太累,是不是自己技能掌握不到位或者是方法上有问题?工作没激情,是不是自己没有主动付出,完全投入进去?工作不是自己喜欢,但自己尝试过,去改变这种不喜欢的状态吗?
冲动“裸辞”往往是对工作上的问题采取一种逃避的姿态,这是一种消极应对方式的态度,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成因,即使换了的新工作满足了之前的要求,又会因为相同的原因而产生类似的问题。自身不反思,问题还是会冒出来的。
03 冲动“裸辞”,往往准备不足
冲动型的“裸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准备不充分。这种准备包括财力、心理和能力方面。工作做的不舒心,辞了;领导因为自己工作没做好,而批评自己,辞了;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辞了。但往往在辞职的时候,自己的财力储备还不能支撑自己3个月的生活开销,自身的技能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心理还是一点压力都不能承受。这些方面准备的不充分,往往是给自己挖“坑”。
后续很有可能,因为扛不住生活的压力,而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因为技能不过关,期待的工作不会给自己任何机会;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新工作很快又让自己觉得不喜欢。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逐渐丢失竞争力。
不反对“裸辞”,但冲动型“裸辞”却不提倡。冲动的背后有太多的意气用事,有太多的眼高手低。在做好了心理、财力和技能上的储备,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裸辞”的前提。丢了这些准备,“裸辞”的背后就是苦涩和无奈了。
我是向往蓝天得鸵鸟,期待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