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有没有适合17岁女孩子读的书?

王实甫的《西厢记》。

之所以推荐王西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挑战自己的阅读习惯。

17岁这个年纪的女生,大抵会喜欢安妮宝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会喜欢郁秀的《花季雨季》,会喜欢韩寒的《三重门》,会喜欢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会喜欢郭敬明的《小时代》,但这些作品,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会被时代所淘汰,被文学圈所遗忘,多年以后,当你长到27、37,搞不好还会因为自己曾经看过这样的书而羞愧呢。

为将来计,不如干脆不读这些青春文学,直接挑战一下王实甫的《西厢记》。

,读小说比读散文容易,读散文比读诗容易,读诗又比读戏剧容易。王实甫的《西厢记》偏偏是戏剧,是四大文学体裁中可读性最差的戏剧,但《西厢记》又不仅仅是戏剧,它是用诗写成的戏剧,这等于把最难读的诗和戏剧结合到了一起,我在读了七八年的纯文学后才敢挑战王西厢,但最开始看的时候依旧很痛苦,要适应全新的文学体裁,要了解那个时代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真是好难啊。

难归难,但读了以后,真是好有收获啊!别的收获暂且不提,咱们就说文学中最浅显的东西——文笔,没读过王西厢的孩子,大概会以为这个世界上文笔最好的就是郭敬明了吧?「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这是最美的句子吗?比得上「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吗?

▲看看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真正伟大的女性。

现在,在中国的网络社区中,无论是微博还是知乎,乃至我们今天的百度问答,总是有人在争论「处女」、「口红」、「彩礼」、「婚房」一类的问题,恕我直言,现在的中国女性,绝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觉醒,她们大多是假的女权主义者,如果她们穿越到《西厢记》中,最多也就是个小红娘这样的角色。

毋庸置疑,小红娘的角色也是光辉的,是正面的,是光彩照人的,但跟崔莺莺比起来,毕竟落了下乘。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女性?崔莺莺就是!

在王西厢中,小红娘也是喜欢张生的,但她绝不会像崔莺莺那般大胆追求,更不可能像崔莺莺那样抱着被子去自荐枕席,她是把自己的「初夜」视为极宝贵的资源的,怎么可能轻易予人?在她跟张生的对话里,我们都可以看出,小红娘玩的还是考功名那一套,在她的思维里,男人只要金榜题名,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女人有女人,一个崔莺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只小鸟吗?怎么配得上折桂枝的进士及第?身为一个女人,却轻贱女人,这跟那些重男轻女的母亲有什么不同?

但崔莺莺却是不同,崔莺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爱的人也爱我,那就够了,我不求他状元及第,我不求他许下万里鹏程,只求与他举案齐眉双宿双飞,这种爱情至上的态度,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试问世间的男女,有几人做得到?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