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你心中哪部电影作品能代表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

           在我心中大陆电影最让我钦佩的必然是  《让子弹飞》

    姜文,是我最崇拜的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 《太阳照常升起》 包括这个《让子弹飞》个人认为都是旷世神作,姜文很长时间才出一个作品,每个作品都给人带来一次非凡的体验。

     《让子弹飞》这部作品说实话被审核通过简直时神奇,里面的很多隐喻都是都是在讽刺中国电影业,接下来给大家说几个这部作品中的一些关于历史的细节。

       火车为什么要马来拉——电影一开始,马县长带着老婆、师爷去上任,坐的火车很有个性,因为它是用马来拉的,而电影的结尾还是马拉着火车跑了,前后呼应,应不是随意安排。鉴于电影中浓厚的革命情节,加上电影的大背景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马拉着火车”隐喻的实质上是“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表面上打着“民主共和”的幌子,骨子里却仍旧是从前的专制,甚至更加的不伦不类甚至等而下之。类似的隐喻还有没有出现的九个县长——就算是来九十个县长,也改变不了社会的基础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因为底层的基础不是“拔苗助长式”的革命所能改变的。

     “枪在手,跟我走”——这是电影中鸡血味最浓的一句,它要说什么?持枪自由。有枪就能“杀四郎,抢碉楼”,就能反抗暴政,这听起来很美,可惜只是革命党人的浪漫主义,正如其反复号召而无人跟随的滑稽。持枪自由并不会带来美好社会,反而促成无政府状态,正如那个“九种方法弄死他”, 革命后暴民们的残忍与盲动,才是真正可怕的,而这在上个世纪的无数次革命中,反复得到了证明(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个帝制下的顺民得了)。

       去浦东——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很多观众为之困惑不解的。其实这个问题不复杂。张牧之的弟兄们为什么不想再重新回山里了?仅仅是因为“不太轻松”吗?No,是他们不想革命了,影片结尾的转换稍显突兀,但也符合情理——人不能总是活在革命当中——去浦东,实质上是一种“告别革命论”。这个,可以顶。

    还有好多好多,不只是关于历史,还有好多当今的隐喻,姜文真的是鬼才,希望大家可以多看看这部作品。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