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始终是漂浮在现实之上的,从中国最东边调到最西边的小学老师,还有在边境线上坠毁的卫星,诸多的故事设定违反着现实的逻辑,使这部电影更多带着荒诞寓言的色彩。如果真的是拍艺术片的话,恐怕这部电影第一时间做的就不是到电影院上映,而是先到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溜达一圈,镀层金才好。而这部电影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部“公路类型的商业片”。很多灵感都来自于韩寒自己的公路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电影中的苏米、周沫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原型。温水煮青蛙的经典桥段更是直接取材小说。只不过电影抽取了小说中厚重的现实背景,主人公遇到的人都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唯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突然蹦出的段子和已经预告过的经典台词。诚然这部电影在细节之处确实有很多闪光点,夹卤蛋的片段让人忍俊不禁,王洛丹饰演的苏米也颇为惊艳。
但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称不上出色。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热门微博的合集,靠着段子和心灵鸡汤支撑着所有的看点。由于前期过于强大的营销,甚至让人有种等台词盼歌曲的感觉。只不过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谈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连热门综艺节目的下脚料都能在电影院圈走几个亿。相比之下,韩寒的这部作品还算的上很有情怀。他讲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也依然是自己一贯机智潇洒的风格。如果不是靠着能量巨大的网络营销,这部电影的票房恐怕也就没那么乐观了。“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电影中这句颇为感人的台词道出的就是互联网营销的实质。不需要取悦所有的人,只需要利用网络这个扁平化平台找到欣赏自己的人足矣。这部电影从开机那一天起,就在韩寒的微博上不间断的直播。无数的网络段子手在这里决胜高下,汇聚了超能量的人气。乃至韩寒发一个句号都能引起狂欢,电影中的狗都成了微博中的大V。很多人已经在网络上无数次消费了这部电影,进电影院不过是完成一个埋单结账的程序。电影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而对于韩寒来说,他不仅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无数的人为此鼓掌,艺术不艺术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