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维吾尔族的“刀郎舞”有着怎样的特点和风格?

刀郎,亦被音译作“多郎”“多朗”“多浪”“多兰”“多伦”“朵兰”“都兰”“惰兰”或“道南”等。刀郎是新疆麦盖提县的古地名,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便自称为“刀郎人”,他们把盛行于这里的舞蹈称作“刀郎舞”,把这里的民歌称作“刀郎歌”。刀郎舞的动作开朗大方、粗犷娇健,从舞蹈的形态、气质来看,它都保持着不少古老生活的印痕,反映出刀郎人刚毅、豪放的性格特征。刀郎舞虽有固定的四组动作,但每组动作的长度却不固定,主要根据音乐的长度而定。音乐的节奏有变化时,动作跟着变;音乐的节奏不变时,一组动作就反复做。每个舞者的动作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手位变化,主要视个人技艺高低及情绪变化而定;技艺高者,手部动作较丰富;技艺一般者,手位变化和动作都较为单一。刀郎舞是刀郎地区人们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刀郎人跳刀郎舞时那种不知疲倦,极度欢跃的忘我陶醉的场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主观精神最自由的外化和情感最直接的表露。

一、“刀郎木卡姆”中的即兴刀郎舞特色剖析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丰富的音乐宝库中《十二木卡姆》的珍贵遗产,它现今只保存在刀郎人聚居的地区。由于没有过多地受到其他地方的木卡姆和地方音乐的影响,,她还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刀郎木卡姆”曲调古朴,生活气息浓郁,舞蹈优美豪放,抒情稳健。刀郎地区经常举办麦西热甫。在刀郎麦西热甫中一定会表演“刀郎木卡姆”,麦西热甫与木卡姆血肉相连。 “刀郎木卡姆”共有9部。每部木卡姆包含着以下5个部分木凯迪曼――且克脱曼――赛乃姆――赛勒克――色勒利玛。这5个部分的“刀郎木卡姆”由45首乐曲组成,主要用刀郎热瓦普、刀郎艾捷克、卡龙和达普(手鼓)等乐器进行伴奏。“刀郎木卡姆”的唱词为维吾尔族民谣。每部木卡姆的乐曲部没有固定的唱词,而依据麦西热甫进行的情况,木卡姆艺术的情绪和演唱技巧不断改变。无论在麦西热甫的哪种场合,“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具“即兴性”。一是各部“刀郎木卡姆”中的各段落可长可短,作不同的反复。“色勒利玛”部分还可以有不同的乐曲组合,音乐的旋律在相同基础上可以根据乐手演唱时的嗓音情况和情感变化作不同的行腔。乐手们围绕旋律作音型化了的多声性伴奏时,更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甚至上一次和下一次都不一样。这些都属于音乐方面的即兴性。二是歌手们演唱“刀郎木卡姆”时,都采用“以曲度词”的方法。只要符合曲调的格律,首席“达班迪”脑中闪现出哪一段歌词就将其填入曲调中演唱,其他人再随即跟上。这是存在于表演“刀郎木卡姆”过程中的一条规律,在巴楚、麦盖提县的乐手们也都同样。民间乐手们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已经形成习惯。三是在“刀郎木卡姆”的音乐声中入圈舞蹈者主要出于自娱,他们的舞步紧扣音乐的节拍、节奏,众人的动作却因人而异,基本上看不出什么规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