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我看到两个,一个是深刻与真实的矛盾,一个是恐惧。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十八岁的渡边君努力使自己避免深刻,因为他隐约感觉到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词。电影里作为叙述者也作为与1900对照的小号手,在描述他所憧憬的“无关重大却值得过的生活”的时候,1900既向往也恐惧。重大的生活是深刻的,值得过的生活则是更真实的。选择深刻还是选择真实,就是1900面临的最大选择。深刻与真实有交集的部分,死是深刻的,悲剧是深刻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厚颜无耻的说我们追求真实,不反对深刻。1900的天才和离奇际遇,把他变成了一个不接地气的人,他既然拒绝真实,也只有和船一起被炸毁。这部电影会被诟病,其中一个原因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人,被导演逼迫着去接近深刻,变成了一个完全的人物。之前看过一本九型人格,1900就可以作为里面“观察者”的典型,喜欢游离于群众之外,对于自我非常重视,倾向于过一种封闭的生活,而他们的核心情绪就是恐惧。一些典型,比如卡夫卡、王家卫,你都可以在他们的作品里,看到无处不在的恐惧,害怕被拒绝,害怕伤害,害怕走出去除去这种恐惧,仿佛他们也不成为他们自己了。所以电影里,1900作为一个人物而不是人,也就理所地被这种恐惧所支配,最终也没有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