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到那些歌手之前,必须要说一下舞台下的一些人。那些所谓的经纪人和观众,就不去评论了,任由他们去吧。一些人又冒了出来。他们就是那些所谓的专业评审。那几个人里除了宋柯愿意好好说话,也具备好好说话的能力之外,其他人都具有严重的表演性人格。那个叫做山河的音乐教授像一个被设定了感慨机制的机器一样,对每一位歌手都要发出慨叹的语调。这个节目似乎让他重新发现了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次演绎都充满惊喜。这个以音乐为生的中年男人到底是多容易被感动呢?然后那个叫做郑洋的,据称是个DJ的女人出现了。这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天生有一种高中班主任和工会主席的混搭气质,即使出现在这样一档综艺节目上,也仍然散发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文工团味道。最要命的大boss是那个叫张漫的所谓“媒体人”,这个鼻子和发型都极具辨识度的女人是于丹的变体,一个在自己的演讲中得以沉溺和陶醉的女人。她有一种天生的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堆积出大量只有能指而没有所指的、最空洞无物的词句。如果有谁深夜打过出租车,就总能在电台中听到一些女性主持人在忧伤的背景音乐下说着一些完全丧失逻辑的莫名其妙的句子。那些人和张漫属于病友。其实她们的话语已经被抽离了言辞的功能,只是自己营造了一个情境,然后全然陷入了其中。这些人中的某几位真的需要治疗和药物。这不是玩笑。
2.邓紫棋确实是个优秀的歌手,在这个时代这已经十分稀罕。互联网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只要人本身能制造话题,音乐和作品的质量怎样,都不重要,所以,这个圈子里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唱歌了。邓紫棋作为一个口齿不清的漂亮姑娘,完全可以凭借撒娇卖萌取得商业成绩,她对于音乐的认真态度,在这个时代,以这个年纪,实在难得。当她弹着钢琴,用出挑的气声唱出一声“哎哟”的时候,这个女孩对于音乐的心思就都袒露在了舞台上。虽然,她这次的动作过大,表演过猛,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她的赞赏。
3.张宇这个常年以苦情面目示人的男人,现在已经明确地向人们宣示,自己其实是个幽默的人、轻松的人、一个没有也不想脱离低级趣味的、真实的人。这一次他确实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更重要的是想给自己一次假期。他想在这个舞台上放松地唱首歌,那些他已经腻烦了的苦情歌曲都不要了,换个彻底的风貌。他自己可能已经知道,自己无法真诚地完成之前的那些作品,而观众也都看出了这点。上一场,他算是卖了把子力气,但他唱到中途总是莫名其妙地出戏,露出一丝吊儿郎当混不吝的开玩笑嘴脸。好吧,张宇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苦情歌王子了。我们从现在开始,正经地以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标准重新看待他。4.韦唯走了。的场面温暖、深情、依依惜别。她或许真的对音乐认真,或许真的赢得了晚辈在音乐之外的尊重。这并不能掩盖她这次选歌的严重问题。这首直白的颂歌充满着民智未开的愚昧与奴性的味道。它确实是一代人的精神记忆,这点毋庸置疑,但那一代人也就更应该明白,几千万人的死亡,几百万个家庭的破碎,对几代人的影响,这些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由谁来负责。韦唯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一个走出国门的先行者,一个某种意义上的艺术家,应该清楚唱这首歌到底意味着什么。她穿着红毛衣,烫着街边发廊款的细碎卷发,蹬着健美裤,回到了她刚开始走穴的年代中。她有些过于忘情了。音乐有时真的不只是一种声音的律动,它本身含有无法回避的意识形态意义,更何况是这样的颂歌。那些被伤害、被侮辱和被杀戮的人们,听到这样的颂歌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5.罗绮发挥得并不好。这首歌本身激昂而空洞,其实并不适合有故事的人去演唱。可以看得出来,罗绮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现在有意地要去选一些快乐而无脑的歌曲让自己开心。但这些言不及物的口号并不适合罗绮的年纪。可能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罗绮不光能唱出完美的具有金属质感的高音,她当年的某些歌曲细腻而性感。她曾经有些沙哑地唱道“我要在阳光下,把你唱醉。”那个声音是可以让你融化的。那些日子,一去不返了。她现在选的任何一首歌似乎都要向人们阐明爱与感恩的道理,仍像一个在戒毒所中通过文艺汇演努力赚取工分的被专政者。包括上一期的那首《敲开天堂之门》。Guns&Roses的Axl曾把那首歌演绎得撕心裂肺,罗绮仍想用那首歌传递爱的概念,所以那首如此经典的作品也变得中规中矩。即使如此,看到在后台唯唯诺诺的罗绮一站到舞台上就信心满满,也还是为她开心。她能站到这里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了。那比她唱得好坏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