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是清华大学学子;他的妈妈是大才女,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很会画画;还与梁思成林徽因两先生做过邻居。
大三那年高晓松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于是毅然从清华退学,进入学习电影。从这一点就觉得高晓松是个牛人,毕竟顶级学府多少人挤破头想进,他却想不读就不读。没有资本,没有想法的人肯定做不到。就比如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一样。
近年来,高晓松的语录越来越受到追捧,反驳的人也少,反而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甚至被奉为经典。我想这跟高晓松的高智商、高情商分不开。高晓松是娱乐圈公认的才华横溢、满腹诗书的人。他在《晓松奇谈》《奇葩说》里的言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高晓松也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歌词都能唱到人的心里。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等。
我们先来品一下高晓松的部分语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一百个“我爱你”难换一句“我爱过你”。前者让人笑,但不一定真;后者让人哭,真情。”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的斜。”
“于是从隋朝开始,正式有了科举制度。从此,中国就进入了一个上千年来选官相对公平的阶段。今天那么多人说高考不好,其实你也想不出比高考更好的制度,总不能退回到“举孝廉”,谁孝顺谁上大学,也不能退回到九品中正制,谁家世好,谁上大学。所以高考还算基本公平,科举也是。”
“美国的整套制度,不是大家洗脑统一思想,认为民主好、自由好、平等好,而是大家来博弈。其实民主、自由和平等这三样东西是矛盾的。平等就会限制自由,民主肯定是会破坏平等。”
“如果你追问真相,你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
高晓松的话没有用华丽辞藻堆砌,就是很有逻辑,很有情怀,而且经历过成长的人更能体会。他的真性情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