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喜欢陈鸿宇都是止步于“民谣” 我接触到陈叔也从《早春的树》开始,直到现在三专的《归还》。我喜欢他对待音乐的态度,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向往荒野,心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他说,不希望别人给他贴上民谣的标签,于是三专开始有了独立的制作,独立的风格。相信很多人听到他别的歌都以为他是大叔吧,其实老陈只是89年的。如果说可以形容毛不易的声音有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成熟,那么我认为也可以用来形容陈鸿宇。二专的歌推一首我后来才沉迷进去的《霓虹深处》,伴奏很赞,其中歌词“发光的房子”也的确是陈鸿宇的音乐的风格。这也是我喜欢陈鸿宇的原因。你了解他之前会喜欢他的歌,了解之后你就会喜欢上他的一切。“从人群中走过一个女子,让我想起一些很久前的事,想起一枚来不及递出的戒指...”陈叔可能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民谣”三专风格也开始走不一样了,对比二专就可以发现。《多嘴》应该是三专里最燃的一首了,后半部分华丽绽放。我还发现一个特别好笑的点,莫音乐软件内评论区“歌词写的什么xx”“完全一味地乱写歌词,毕竟为了押韵你们什么都做得出来”这一类评论不就照应了歌词“海浪不解歌声和饮者的骄傲”吗?《金黄色》走的风格就是俏皮吧,在三专里面真的可以发现很多不一样的陈鸿宇。我还是认为拥有将近五十万粉丝的陈鸿宇怀才不遇,我会期待他被更多大平台挖掘,尽管我不想把他分享给任何人。《归还》有着一种 深夜卸下负担的陈鸿宇,他还是穿着一件白衬衫,沉寂中一束小小的台灯光照在他的脸上,乡间。他就在那里,温柔地吟唱,褪去成熟,“把野花,归还给钢铁大地,酒与脊背,归还给那风尘里来的客”我觉得这是整首最有感的一句。我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他唱得是多么有感觉,唱到“妈妈的屋”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潸然泪下。《归还》不管是伴奏还是曲风我都觉得是年代感,陈鸿宇驾驭得了任何音乐。摩羯座的他,还有258天就要真正迎来理想的三旬,“希望30岁的你,已经成为18岁时想成为的人。”看了以下回答的配图基本都是去年的旧照了,那么我就上几张老陈的近照吧。(P1是关于“如果可以逃离一次生活,你想去哪里”的照片,海边咖啡馆,果然是陈鸿宇的风格,他就是那么独具一格,我希望他被更多人发现,又自私地希望他只被我一个人私藏。)“理性与感性时常交融,收敛与放纵并行发生”这就是我所喜欢的陈鸿宇。与荒野,不散,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