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年底了,我们来谈一下电影吧!在谈之前,先来说说我和电影的事儿吧。我现在把脑袋倒过来,能够想起的第一部电影可能是峨眉电影频道的,记不得名字了,是一部科幻片,讲的是一个机器人,他外表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内里是一个机器人,而且可能是个反面角色。我记得里面一个场景,人类想尽办法,干掉机器人,一次机器人被化成了一滩铁水,当人们庆祝的时候,那滩铁水居然慢慢蠕动,又凝聚成一个男人的模样。当时,对于坐在电视机前小小的我,那种震撼简直是惊心动魄。
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陆陆续续地看电影。那时候,电影的来源主要是家里的黑白电视机。记得中央一台每逢周日下午三点左右有一个周末影院,现在可能都还有,那个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后来,我的小姑嫁给了一个开电影放映厅,才稍微拓宽了我的电影来源。再到后来,才有了VCD/影碟店之类的。那个时候,电影对我来说,好像是没有什么是不好看的。只要说着什么时候,那里放电影,就跑去看。
我有一个祖祖(就是我爷爷辈的,同姓的亲戚),他跟我特别要好。我记得一次和祖祖去喝茶,他给我也要了一杯茶,可能就两毛钱吧,可以喝一下午。茶馆里面摆个比家里那台稍微大点的电视机,放一些电影。我记得那次放的是一个鬼片,讲的云山雾罩的,反正那会儿我是没怎么看懂,所以也没来得及害怕。只记得其中一个场景,一个飘在半空中女人,支使这许多穿着破烂的鬼魂儿推着一个大石磨。这个可能有些讲究,当时确实理解无能,心想这些儿都在干什么啊。
然后就这样,东一部西一部地看着电影。上了初中的时候,有些时候会陪着小女友看一些疯疯癫癫的鬼片,有时候租了录像带在家和小伙伴一起看古惑仔,上学路上就一边大喊着“刀光剑影”,一边拿根树枝比比划划。
到了高中,就比较忙了,又因为住在学校里,就比较少看电影了。那会儿周末回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能会打开电视看一下,那个时候,印象深点的节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三星智力快车》,那时候感受一般是,这个我也会啊;一个就是《海外剧场》,开始接触了一些韩剧,比方说《初恋》,先是我看,后来我老妈也接着看,再到后来,我不是要读书嘛,老师有经常要求补课,就变成了我妈看,看了等我回来跟我讲演到哪儿了。这篇是说电影,就不罗嗦了。
接着到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变得特别多起来。就开始大量接触电影了。学校有两个露天电影院,每逢周末会放一些时下上映的电影。在露天看电影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原本不怎么好笑的台词或者场景,遇到一个笑点低点先笑了,立刻就像一个引爆器,立刻引爆全场,一片欢笑。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一些情景喜剧也增加了一些观众笑声,引导我们什么该笑了的原因。一个接触电影的渠道就是从一个校内资源网(内网)上,相对于此,还有一个外网,就是普通的电话拨号上网。外网每月交费40元,5G流量(够变态吧),打个qq游戏都小心翼翼的;内网就方便多了,每月10块钱,不限流量,缺点是内网资源有限,就是一些学习视频和一些电影、电视剧之类的。于是,大家都果断开了内网,于是就开始了内网上传一部,看一部的历史。现在想起来,管理内网的那帮家伙品味也比较独特,口味淡点的,就传什么《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口味重点就传些《隔山有眼》、《人皮客栈》什么的,我们还是照看不误,主要是时间比较多嘛。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品种的电影,我们就常常凑钱到外面的影碟店买老板自己刻录的,问老板,这个怎么样,老板通常说,三合一,我都看过,很爽。回去关了门,熄了灯,寝室几个,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准备好好学习一翻,结果常常是,播到一半,后面卡住了,oh shit,简直爽翻了!
不知不觉就毕业了,然后就找了个勉强糊口的工作。工作比较轻松,下班以后,就回到自己的小县城。这个小县城特别小,一个十字划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像点样子,其余的地方都凋敝破旧,呆了一个月,就不爱出门了。平时下班,吃得了饭,就打开电脑,搜索一下有什么新鲜的电影,抢先版出来了不,有什么电影推荐,然后就是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还保持了大学时候的习惯,不到晚上十二点,不能够入睡。
于是,就这么一路下来,这就是我的观影史。再普通不过的观影史,或许和你有些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