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部电影名欲说还休,暗藏玄机,
可被外国人翻译完了,怎能一个一言难尽啊。
为什么要好好学英语?
为了将来我们的电影不要背着那么天雷滚滚的名字啊!
举几个例子
1.《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
听完有没有觉得天雷滚滚?
中文的霸王别姬,明看是师兄弟一起演的一出戏,暗含拔出真剑自刎的剧情,中国近代的历史,传统戏曲的文化,师兄弟情,爱国之义,那么多的亮点。
现在看一眼英文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什么感觉?
据说这种题材当年在内地不让播,于是剧组为了去国外宣传找了翻译,不过当时的翻译也都是兼职滴,所以就直接翻译了”别姬”的意思。后来思想开放,大陆盗版碟又把这部片子引进了回来,不过盗版商并不知道这是中国片子,直接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很多第一版的名字就叫的这个。
2.《Dragon Inn》恶龙招待所
《龙门客栈》出产于上世纪60年代。
龙门客栈=恶龙招待所?
那个时候世界电影的潮流就是公路片,什《雌雄大盗》啊,《筋疲力尽》啊都是60-70年代的产物。所以人们动不动就住个Inn,这让小影脑补到客栈,小旅馆,66号公路,美国西部。这个英文翻译还真有点赶英超美的气势,紧跟时代潮流——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公路片。
但“恶龙招待所”,额,中文与英文直译中间,差了一个杀马特!
中国的龙门在提起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大漠边,侠客,域外,交叠着的刀光剑影,铁血柔情.....
恶龙招待所?感觉是小神龙的哥哥又开了家俱乐部。
3.《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的血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英译名。关于水浒的原着译名,《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这译者谁呀?不怕施耐庵穿越回现代报复你?
简直简单粗暴,让中国人一言难尽。
相比之下,水浒版电影的英译更血气方刚——《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头林冲的血》
,我们还是喜欢《水浒传》,都比不上水浒传!
4.《Chinese Odyssey1: Pandora’s Box》中国的奥德赛1潘多拉宝盒
这部片子竟然是《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个绝对是入乡随俗,《奥德赛》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讲的是英雄奥德修斯海上的冒险故事。但你怎么描述中国这部伟大的魔幻史诗作品《西游记》呢?跟帝国主义的观众讲 monkey’ story?还是讲Journey to the West?其实都无法表达它的文学分量,所以拿《奥德赛》凑个数吧。
,是不是,感觉还是怪怪的?
所有人都说,中国5000才出了一个孙悟空,是所有中国人眼里的超级英雄,所以关于西游的改编,扩展,让观众们共鸣得很容易,可是,奥德赛?
嗯,只能说是拿了文学地位凑个数。
比起西游记在中国人眼中的地位,实在是差远了。
5.《In the Mood for Love》在恋爱的心情中
《花样年华》的英译名。歪果仁脑子果然是简单粗暴的,一点都不含蓄。这片子可是末世颓废感爆棚啊,那句歌词就是注解——“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这孤岛惨罩着惨雾愁云。”(周璇《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最能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特质——昏暗的街灯、古朴的留声机、女人们身上的旗袍,影片中女主角更换了二十几身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秀使得一代影后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展现出女主人不同的心境。
纤瘦的女主像民国时期,最该被千娇万宠的娇娇女。真真是花样年华,月样精神。
再来说说这个英译,恋爱的心情?嗯,好像有哪里不对的样子
6.《Flirting Scholar》正在调情的大学士
唐伯虎点秋香。
一个大才子为了美人甘愿隐姓藏名,深入对家内部为奴的故事。
秋香是婢女,所以用了“字”更有些意犹未尽的含蓄,带着无数的缱绻的意味。
翻译的就很简单粗暴了
正在调情的大学士
好像,挺合主题的了,只是可惜了“三笑点秋香”的典故啊!
7.《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
《东邪西毒》,这个译名意味深长,无论你是东邪还是西毒,武功再高还不是都成了时间的灰烬?
可是,提东邪,我们果断想起桃花岛,黄药师,提西毒果断想起欧阳锋,蛤蟆功。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句话就让我们进入武侠的世界。
时间的灰烬,乍一看,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类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