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得来的绝对不是顺畅的人际关系,而是他人顺畅了,自己苦闷、闹心了。顺畅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惠上的,而不是一方迁就另一方。在人际关系中,一方迁就一方表明在价值上不对等,没有平等原则。人际关系如果不平等就无法相互顺畅,只能是一方顺畅,一方受阻。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以及掌握的信息不会完全等同,这在社会交往中会对双方的社交情感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尊重对方,让对方拥有安全感就会有可能拥有顺畅的人际关系。之所以说是有可能,是因为出来平等对待、尊重之外还有一些应该人际关系的因素,顺畅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有相互性、交换性以及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相互性是指要相互尊重,任何人不会去喜欢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也不会对不尊重自己的人有好感,没有好感就不会去亲近。就算是生活中有了交集,也只会是“点头之交”。交换性原则是指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衡量,其实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倾向于交往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个体。因为个体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收获”往往会大于“付出”,但如果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收获”远远小于“付出”之后,就会结束这一人际关系。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自我支持的一种心理倾向。每个人都有自身价值意识,也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防御机制,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他人否定和贬低。自我价值往往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确立的,人们倾向于与对自己评价高、肯定自己的人交往,而疏远否定自我价值的人。“忍气吞声”的与他人交往,是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得不到尊重就无法获得顺畅的人际关系。从某方面来说,“忍气吞声”是一种“收获”远小于“付出”的状态,也是被自我价值贬低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