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不是CEO和产品经理的关系,而是主厨和食材采购的关系。编剧提供优秀食材,导演烹饪出美味。,做好一道菜还需要调料、火工(摄影、剪辑、配乐……)
2、好导演可以拯救烂剧本,再伟大的编剧也没法拯救烂导演。
3、编剧决定下限,导演决定上限。
很多人看电影只能看到剧情和演员,理所认为编剧最重要,导演只是个翻译而已。我试着给大家展示些其他的……
戏剧依赖编剧,因为戏剧的精髓是对白。电影艺术跟戏剧不同,因为电影有自己的语言。电影用镜头说话,镜头能表现动作,再生动的文字描写也比不上一个镜头(这里指对动作的表现力)。导演需要考虑怎么用电影语言(摄影、场面调度、剪辑……)去表达自己,讲述故事。
假设剧本只有一句话”我独自站在荒野中“。我们试着用不同的镜头: 如果用大远景,可能突出自然的宏大壮丽;如果给大特写,可能突出人物的焦虑紧张;如果从高角度,可能突出人物的困境无助;如果用仰角,可能突出人物的强力和野心勃勃。不同滤镜、色彩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大家都能猜到。
本质上我们是通过一个景框来看电影,所以导演要去把握场面调度、景框内的构图。景框的中央在视觉上最重要,是注意焦点;景框的上部象征权威和信仰;景框的下部代表服从和脆弱;景框的左右边缘象征未知。惊悚片经常把重要视觉因素放在景框外,因为观众总是害怕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只让我们看到一个影子,一件衣服)。
导演可以利用构图,利用聚焦去引导观众视线。摄像机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演员们的站位不是随便来的。一般有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被对镜头等。同一个镜头里的演员们往往有不同站位,跟自身角色有关。如果能看到演员的正脸观众会觉得亲密,反之则感觉神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遵守某些空间距离如果陌生人离我们太近,入侵了个人距离,我们会感到不舒适。摄影机同样会利用这些距离。当镜头比较近时,空间紧张,被摄主题限制感较强,镜头比较远时空间宽松,象征自由开阔。很多越狱片就在电影前半部分使用紧的取景,制造张力和封闭感;在主角越狱成功后用宽松取景,象征自由解放。
剪辑对电影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不再展开说。在叙事上,不同的叙事方式(倒叙、插叙)也能将同一个故事演绎成不同的版本。,演员、声音、布景等等等等的重要性就无需赘言了。
导演即使不亲自摄影、剪辑,也会最大程度的介入。布景的搭建、演员的选择和调教,体现的都是导演的意志(你非要说制片方我也没办法)。
在电影语言面前,电影剧本就比较尴尬了。电影剧本本身就为转化成电影的中介语言,在文学价值和可读性上又不如文学小说或戏剧剧本。对一部电影的贡献来说,编剧是和演员、摄影师、剪辑师一个层面的,导演是另一个层面。
早期电影时代,导演根本不在乎剧本。即使现在像戈达尔这样的导演也很少用剧本,他通常有几个idea写在纸上就开拍了。有些大导演(像伯格曼、科蒂埃、爱森斯坦)都自己写剧本。很多美国的导演如格里菲丝、卓别林、伍迪艾伦、科波拉、诺兰都是编导合一。大部分好的导演都会参与编剧,但也会聘请好的编剧来帮他们推展意念,费里尼、特吕幅、黑泽明等都是这么工作的。
美国制片长鼓励集体创作剧本。不同编剧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有人擅长对白,有人擅长喜剧、结构、气氛,有好的意念不善于执行,也有人会补救烂剧本。银幕上挂名的编剧不见得正确,尤其有些导演,如希区柯克、科波拉、刘别谦,对剧本定稿往往有诸多贡献,却很少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