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取材自京剧《黄鹤楼》中“从刘备过江起到张飞闯帐止”的一段表演,节目的垫话,一般使用甲自称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实是吹牛皮啥都不会,而乙要求学习甲的艺术,二人在舞台合作一次,表演过程中甲漏洞百出,包袱迭起,笑料不断,《黄鹤楼》为传统腿子活作品(有说法称其是腿子活鼻祖),流传版本众多,较知名的有马三立&王凤山、罗荣寿&高凤山、侯耀文&魏文亮、郭德纲&于谦等版本。零五年开始听郭德纲,第一次貌似是文艺广播放的, 我字系列、《口吐》、《白事会》那么几段,连轴播,一直到凌晨1点。印象中那会好像还没有相声广播。当时高三,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抱着我那个地球仪录音机听着相声入睡。第二天班里就炸锅了,男生们互相问“听郭德纲了吗。”上网一搜,已经有铺天盖地的资源可以下载。郭也通过广播,也来商演,在天津一炮而红,让大多数相声迷通过他接受采访时说的类似”感谢天津的衣食父母抬爱,一定说好茶馆/小剧场相声”的话,认识了这个突然闯入人们视线的说相声的小黑胖子。在这之前,这个城市的相声市场,就像这个城市总体的风格和生活节奏一样,说不上平静如水,也总是不温不火,喜欢的乐在其中,不喜欢的也没太所谓,这么慢条斯理儿的往前走着。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在北京已经有蔓儿了,在天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直到那个短期内的大量宣传之后,用今天的话讲,他才真正是圈粉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