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大体上是符合逻辑的,但也有一些地方我觉得有点突兀,比如说那个谁,抽一支烟就从电影里面消失了,这点似乎有点失真,就像做一本书,一道道工序完美无缺发现两夜内容印反了,美中不足。韩寒是写小说的,他的小说很好卖,写得究竟怎么样呢?韩寒作为一种现象,期中有多少是关于纯粹的小说、纯粹的作为艺术的小说呢?其实韩寒自己也对他的写作有过反思,韩寒过去的书我读不多,近期的几本杂文我还是买来看看的,用韩寒自己的话说,这些文章其实不够格出成书。如今韩寒作为编剧和导演,其处女作已经上映,我觉得对其艺术上的要求并不能太高,而应该更多些鼓励。
至于思想性,韩寒想给我们看的,是他对生活的一点理解,他通过一个我个人认为没有大错、不算平庸也不算特别精彩的故事,来给我们看他对生活的理解,这个理解,最终有一个归宿那就是平凡,这或许是生活的真相,至少是普通大众生活的真相,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或许会认为既然是真相,我已经知道的,为什么还要给我看呢?我想看到的,或者说看完电影我想感受到的,其实是在平凡之外,能不能有一点改变或提升。哪怕是一场梦、一场感动也好。韩寒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他看到的生活,不配出成书,同样,也不配拍成电影。
片中的演员都很不错,演技这个东西,按照我的审美,还是简单点好,无为而无不为,如果电影和角色足够有深度,那么演技就是次要的。
通过这部电影,我依稀可以看到韩寒给自己的未来,那就是平凡。至此,电影的好坏、韩寒与郭敬明的比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样一个叛逆不羁、与体制斗争、坚持表达自我的形象,最终如果归于平凡的话,那这是一个超越了悲剧电影的悲剧。韩寒认输了吗?韩寒决定放弃在思想上的战斗力转而文艺或是一心赚钱了吗?纯文艺和纯金钱都是空洞的!
韩寒的文章多次提到(或引用)李敖,但韩寒最终可能无法成为李敖,韩寒年纪还小。平凡的确是普遍的,平凡最好不要成为一种价值观进行普世的宣传,我们要看到的是希望而不是宿命。不过我这篇文章,就像电影(还不如电影),依旧是很平凡的。
整体评价一部好电影,可惜不是好在故事上
面对着基友们疯狂的评价,可能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因而对《后会无期》的直观感受没有那么“燃”。但我仍然是正面的肯定评价,毕竟电影体现出了较高的审美水准,一定的诗情画意,以及正面的青年价值观(笑)。
整个电影确实体现出了韩寒一贯的人生态度,把小说和微博中的点滴性格也带进了电影里,那些俏皮话和小聪明,谈不上有多高深的技巧,但运用起来自然流畅,确实讨人的喜欢。这么看来,韩寒外表孤傲,其实也是很会迎合受众的,他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更知道别人需要什么火候,后面一点尤为重要。
虽然影片主线如此松散,但把它当成一个优秀段子手所创作的心灵鸡汤小品式大拼盘,倒也能让绝大多数的观众们获取满足,确实算是一部值得看看的电影。可能我关注的点主要在故事上,因而在这里聊聊如何增强《后会无期》故事性的问题,只是旁观者的一种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