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看到《同感》里的悲剧了吗?

不重复情节。

不是因为太经典而留作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

当你面对一堆碎片却能看出它的原状,你会忍心破坏如今的破碎么。

更何况,这堆碎片似乎有不只一个原状。

这部电影取代了《穆赫兰道》在我心中的地位。

在于文本和内容浑然一体。

在于内容本身的开放性。

在于隐喻的运用和结局的颠覆。

在于从唯物主义到伪唯物主义到唯我主义的抵达。

在于对世界庄严的嘲讽口吻。

在于对个体唾弃的掇泣。

在于黑色幽默将悲剧渲染得如此讶异。

结构。记忆碎片。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只能够维持10分钟。

于是,影片用了七十余个碎片,将故事复原。

从结局开始。一直到比结局更荒诞的起始。

当文本将内容本身的独特性融入其中,文本就不再是内容的载体,而是其自身。

文本讲述内容的每一刻,它都在不停地还原自我。

而内容,这被形式压抑数千年的元素,终于扮演了文本塑造者的角色。

我们无法从电影的第一瞥开始之后抽身,完全是由于我们被这种浑然天成的和谐,被一个类真实的个体完全虏获。

福柯理论的复活。连追溯这种行为也将福柯的历史学说复制下来。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