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好戏”,要的就是“人设崩塌”!64路摄像头,90个昼夜不歇,以深圳市人民医院为拍摄场地,真实记录5位90后规培医生从青涩稚嫩到独当一面的“修炼”之路。由深圳广电集团和深圳卫健委共同出品的全国首档医生观察纪实节目,东鹏特饮《我的白大褂》,自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更有深圳五大医院院长联合推荐。今晚,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和大家一起回顾这难忘的成长历程。
成为一名好医生,应该怎么做?到底有多难?不止规培医生心怀这样的忐忑,网友们对这个问题也充满好奇。一路走来,节目的全网关注度已超过10亿,豆瓣最高评分9.0,各个平台也充满讨论。或许,答案就在眼前。
急诊科的生死时速,每分每秒都满载匆忙而坚定的脚步
轮转急诊科,“生与死”是规培医生蔡婉娜和林平娜面对的最大课题。即使是已有2年规培经验的“老手”,第一次听到急诊科主治医生蒋熙攘说“做医生有时候要心狠手辣”,蔡婉娜还是有点懵。
但经历过几次病人六神无主的情况,她也明白了,有时候医生表面的冷酷只是为了做病人的主心骨。蒋医生“心狠手辣”的作风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知乎平台相关问题的讨论热度也冲上了热榜前列。
和蔡婉娜不同,规培医生林平娜轮转急诊科完全是零经验。第一个夜班,她就遇上了急诊抢救,却因为没能跑赢“死神”而伤心崩溃。在带教老师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高占良的引导下,林平娜也逐渐从一开始的胆怯畏缩,变得“大胆独立”。在后来的抢救中,主动支援,为抢回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机。,她也顺利通过了问诊及操作考核。
伴随她们蜕变的,除了带教老师身上的“大”医生品德,还有很多个让人揪心的急诊科故事,受到了大家的持续关注。真实的急诊科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瞬息万变”荡秋千受伤的小朋友,意外查出先天性肺疱;腹痛难忍结果是结肠癌;花季少女“自杀求死”,高龄老人意外摔倒康复良好……而“蒋熙攘医生凭患者双脚血压不同,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抢救主动脉夹层病人”短视频抖音单条播放量破7000万,获得网友讨论点赞。
咬紧“牙”关努力追赶,逆风成长就在眼前
作为口腔全科规培医生,周芷伊一来就面对着一座难登的“大山”——儿牙科。频频“碰壁”遭质疑、哄娃到崩溃,周芷伊忍不住哭了。幸运的是在医生前辈的支持下,她获得了上手实操的机会,历经“打磨”,技能也越来越熟练。而节目播出期间,周芷伊作为规培医生屡遭质疑这一情况,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规培医生看病”这一问题也登上了知乎热榜前列。
换到新科室,口腔颌面外科博士、主治医师李坤明“坤哥”的信任和耐心教导,让周芷伊进一步成长。从一开始连麻醉针都打不进,到后来“快准狠”连拔七颗牙,周芷伊终于“逆风翻盘”。
和儿牙不同的是,口腔外科往往会有一些“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一位智齿发炎的患者,由于脓肿严重脸部竟然都烂穿了。“不拔智齿造成毁容”这一话题也随之发酵,迅速被推上微博话题榜第一。
“龙华兄弟”组队升级,胸外科大神全网点赞
规培医生郭燕华和潘正龙一同轮转胸外科,“师兄弟”二人的成长也是肉眼可见。作为麻醉科规培医生,潘正龙一开始并没“找准位置”,很多操作也不熟练。郭燕华的悉心帮助给了他很大动力。而对“师兄弟”两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带教老师胸外科主任王光锁“锁哥”的不断敦促及言传身教。某次术中,“锁哥”告诉潘正龙,切除的病变组织应该先换干净纱布再拿给患者家属看。这样一个细节让潘正龙印象异常深刻。
“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凭借大神级的医术实力和“麻辣又暖心”的带教风格,“锁哥”受到大家一致打call。病人术中突发出血,“锁哥”开胸徒手捏心救人,果断又硬核。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登场做手术,全程高能让人“看呆”。,他也有细心暖心的一面。对病人,“锁哥”始终充满关怀,术前安抚、术后鼓励,一句“早期肺癌就是一场感冒”驱散了很多患者心中的阴霾。
成为一名好医生,离不开带教“大”医生的鼎力支持和悉心引导,离不开在挫折中反思的坚定,更离不开迎难而上的勇气。几位“小”医生经历了哪些“磨难”,又在不断实践和生与死的课题里有怎样的经验、感悟?深圳卫视今晚2115,全国首档医生观察纪实节目,东鹏特饮《我的白大褂》,年轻的心,向“医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