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运而生,并且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发展。每一个地名都呈现出人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蹚过的足迹,每一个地名背后也都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那些富有文化积淀的地名都是中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国人的日常。即将于11月23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期节目,便以“传统”为主题,带领观众从地名里看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
补位选手亮相“说段子”
集邮高手秀“逆天才艺”康震惊呼“没法弄了”
节目中,70位选手技能满满。来自隆昌的补位选手辜瀚林一经亮相就彰显出了“翰林学士”的水平,说起了关于地名与数字的“段子”。如此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有效缓解了选手们的紧张。究竟有“段子手”气质的辜瀚林能否成为本期的黑马呢?
如果说第一期有“超强票务员”李聪,那这一期就有“集邮高手”李科。同样被周围人称作“最强大脑”的他,平时对数字格外敏感,能够根据邮票志号,说出邮票内容。现场,主持人和嘉宾接连出题。究竟是怎样的“特异功能”,既让博士鲁健表示“服了”,又让博士生导师康震现场“摔书”大呼“这没法弄了”?
本期节目,不仅康震老师被“完虐”,胡阿祥老师也遭遇了“危机”。在讲解水稻与地名之间的关系时,胡阿祥“那”、“辣”不分的口音,不仅让鲁健一头问号,还遭到了康震一脸“嫌弃”的“吐槽”。究竟“反差萌”的胡老师会如何应对?
90后女木匠现场“晒幸福”
“接地气”标语成就第一代“刘三姐”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木头,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地方也因木头而得名。本期特别请到了来自杭州的90后女木匠诸静韵作为特别出题人。“年轻、女性、生长于城市”,这个所有标签都与木匠格格不入的女孩,究竟为什么会选择做木匠?
除了诸静韵,第一代“刘三姐”黄婉秋、六岁博物馆讲解员“小蘑菇”也是本期的特别出题人。这两位一老一少的文化传播者,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地名题?她们又是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的?
中国土地广袤深厚,中国地名丰富多样。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负载着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烙刻着中国人深深的历史和情感的记忆。11月23日19:00档,锁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地名大会》,来对华夏的版图,进行一次与时俱进的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