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黄家驹八卦(黄家驹怎么回事)

本文目录一览

当年他和黄家驹跌落舞台,一个英年早逝,而他现状如何?

聊到黄家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Beyond乐队的核心人物和主唱,是华语乐坛不可多得的创作型人才,浑身散发着音乐细胞,一生创作的歌曲近百首歌曲,包含了情感,励志,偶像等等。却因为一次意外,早早地离开了世界,也成为了无数歌迷,心中永远的痛。

至今黄家驹已经逝世27年的时间了,每当到了黄家驹忌日的时候,他的坟前总摆满了鲜花,不断有人前来悼念,而在KTV的点歌榜单中,黄家驹的歌曲霸占着点歌榜的头几名,可见他是有多么的受欢迎。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说,黄家驹是死后才走红的,这种说法也有根据,当年黄家驹的歌曲饱含深意,不过却并不被主流媒体和外界所接受,相比张学友,刘德华以及张国荣来说的话,在歌坛的地位,黄家驹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的,那个时间节点,人们只在乎人气,很多的港台歌星的歌曲,都是直接翻译日本的,甚至连改编都谈不上,基本没有什么原创歌曲,黄家驹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一直在坚持做原创,就像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但换来的结果却是让他失望,随后黄家驹进入日本市场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在93年受邀参加日本的一档综艺节目时,却发生了意外,当时节目组搭建了一个近3米高的舞台,面积也不是很大,舞台中间还有一个水槽,参加的嘉宾需要争抢水槽里面的道具,当期的舞台上中除了Beyond成员外,还有其他嘉宾,以及一个主持人,共有12人,本来设计的是嘉宾要站到两侧,毕竟人太多了,要考虑到舞台的承重问题。

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所有人却站在了同一侧,这也成为了意外发生的导火索,舞台超出了自身的承重,外加在抢夺道具的时候,舞台中弄出了很多水,地面变得很湿滑,导致有些人滑到撞向台后的背景板,由于冲力大,背景板后的支架脱落,主持人内村光良和黄家驹,纷纷跌落舞台,内村光良佩戴安全帽,而且是屁股着地,并没有什么大问题,黄家驹则要严重得多,头部着地,没有穿戴任何的防守设备,当时就陷入了昏迷,随后被节目组送往医院进行急救。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事情发生后,人们在悲痛之余,对于黄家驹的死因也出现了各种说法,不过黄家驹的亲兄弟黄家强,给出了最终的解释,这只是一个意外而已,回顾黄家驹的一生,真的是有点凄凉,在活在的时候,明明是一生才华却不被外界认可,还早早地离开了世界,不过可喜的是,在死后他的歌曲,终于被大众接受了,如今在综艺节目中,经常听到他的歌曲,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慰藉吧。

也许很多喜欢八卦的朋友想知道,当年和黄家驹跌落舞台的主持人内村光良,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呢?那次事件对于他的影响并不大,如今依然活跃在屏幕前,成为了日本知名的主持人,相当于国内的汪涵,属于是自身携带流量,而家庭方面也比较幸福,有个漂亮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如今算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真的是命运弄人,当年他和黄家驹跌落舞台,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却变得风光无限。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黄家驹?

总觉得娱乐圈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他,而且没有了他的beyond乐队,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乐队,他真的是娱乐圈里面的一股清流吧,他是听到把大爱写进歌声里面,而且歌还那么火的一个人,你像他的《光辉岁月》,《真的爱你》,《喜欢你》真的首首都是经典,每一次都会在我的列表里面单曲循环,而且是那种怎么听都不会腻的歌声。

上天大概总是天妒英才,才会在他那个年纪就把他从我们的身边带走了,真的无数次的想象过如果他当时没有去看那个演唱会,如果他没有经历的场意外,现在的娱乐圈会是什么样子,那些都是枉然了,发生的事情就是已经发生了,不过仍然我觉得他这一生其实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真的让非常多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想念他,如果以他的音乐成就来评价他的话,他真的算是咱们当中数得上的创作天才。

我相信只要他的歌曲一直被传唱,他就一直会被世人所记住,一个歌手能够做到这样也真的非常棒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beyond不是摇滚乐队

人们历来对Beyond是不是摇滚乐队争论不休,网上经常闹出骂战甚至约架。有人认为Beyond是殿堂级摇滚乐队,有人则说撑死了算流行。有人认为嗷嗷怪叫、满身刺青、一头长发的才是摇滚人,有人觉得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叛意识才是摇滚人的标配……漫无目的的争论和对骂不可能得出结论,冷静的分析和理解才有可能寻得答案!

摇滚乐究竟是个啥?

,摇滚是一种音乐类型,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关于它的定义,我想没有人可以准确给出,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更何况摇滚乐诞生后又几经变革分支。摇滚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这种音乐激情四射、节奏感强烈且极具呐喊精神,它从街边艺术迅速开始风靡,并在70年代前后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摇滚浪潮。

但凡一件东西覆盖的人多了就会出现分歧,摇滚乐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人们对摇滚的认识开始四分五裂,比如摇滚必须有吉他有贝斯有架子鼓,solo要晃瞎人的狗眼;摇滚是民间的草根艺术,难登大雅之堂;摇滚乐是年轻人通过音乐来呐喊,表达内心不满;摇滚就是表达歌者发自骨子里的反叛,倡导纵欲;摇滚是把自己内心想的唱出来,想唱就唱……

其实音乐是思想的载体,摇滚乐代表着音乐人内心的所感所想,正像黄家驹说的“我感受的,思想的,会用歌唱出来”,而且摇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发于歌者心传入听者心,它随心所欲它简单酣畅它直抒胸臆它感染力强,你穿着大裤衩子可以唱摇滚,穿着西装照样可以,你抱着吉他能唱摇滚,把吉他丢开同样开唱。

一个人过来跟你说,大哥要手机吗?双卡双待的苹果6s!你一秒就反应过来了,那不是苹果那绝逼是山寨机,可摇滚不行,这世上压根就没有摇滚的准确定义,它太过宏大复杂了,不可能凭一项指标就完成鉴别。

摇滚不被商业绑架,代表着一种气质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至于音乐人想赋予它何种气质,那就是创作者的事儿了。

摇滚乐有一千张面孔

理念和文化的不同造成了摇滚在短短几十年里出现了N多形式,可说百花齐放,民间摇滚、乡村摇滚、艺术摇滚、古典摇滚、前卫摇滚、迷幻摇滚、硬摇滚、重金属、华丽摇滚和朋克摇滚等不一而足。这种另类的音乐形式也让一大批音乐人和乐队世界闻名,我们耳熟能详的太多了,滚石、猫王、披头士、涅磐、平克·弗洛伊德、鲍勃·迪伦、大卫·鲍威、深紫、皇后、蝎子、邦乔维、老鹰、枪炮玫瑰、U2、林肯公园……

摇滚和流行经常因为界限模糊而发生摩擦,流行的范畴更大更宽,摇滚一般被认为是包括在流行之内的,由于界限模糊甚至有时乐手都会越来越看不懂自己。科特·柯本为啥自杀?除了身体和药物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感觉自己太过流行了,粉丝也太过疯狂,很多歌迷根本不是关注和理解他的作品,这让他无法接受,27岁的柯本饮弹而终。家驹的歌迷肯定也能理解这一点,海量的粉丝中关注人和八卦的占大多数,用心欣赏作品的只是一小部分,这话虽然残酷,但事实真的如此。

表现形式繁多对音乐是好事,可平头老百姓就有点眼花了,摇滚乐真的有一千张面孔,你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如果碰见同道中人就喜极而泣,只要自己喜欢的偶像不被对方认可马上挖他祖坟。喜欢摇滚的人经常聊着聊着就干起来了,我亲眼目睹过太多了,说多了都是眼泪。

在批判者的嘴里总能听到摇滚和伪摇两个词,但在睿智的欣赏者眼中只有喜欢与不喜欢!对音乐来说,理性的了解+感性的欣赏,这就足够了。

Beyond是不是摇滚?

有人说,beyond不是摇滚,你去听听国外的摇滚乐队就明白啦!不好意思,国外的音乐我不见得听的比你少,我反问持这种论调的人,假如黄家驹一直模仿西方摇滚写英文歌会是什么结果?假如他一直单纯沿着艺术摇滚或华丽摇滚往下走会怎么样?你肯定会说,黄家驹和Beyond毫无特色,只是在跟风复制西方的风格而已。那假如他没有在作品中融入东方元素又会怎么样?你肯定说听不懂,而且故弄玄虚让人有距离感。

所以,不要肤浅的用国外摇滚形式来评价一切,在批判者眼中,怎么做都是错的。不同文化不同土壤自然会滋养不同的艺术风格,请不要再关公战秦琼了,Beyond无需与任何国外乐队相比,黄家驹想做何种音乐那是他的自由,旁人无权干涉,假如硬性对比只会以偏概全。

如果参照问题1的大体路数去套Beyond乐队,你反而能更加清晰的得出答案。不管是黄家驹时代的beyond还是三子时代的beyond,他们的作品都忠于内心所感所思,不会因为商业化和利益去刻意讨好市场,即使在向唱片公司妥协的几年里,作品也大多具有深刻内涵,绝不肤浅的批量化生产音乐,家驹的标准很简单,歌曲必须先打动我自己!

他们在借鉴前辈作品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苦苦寻找摇滚和流行的平衡点,并巧妙的融入了人文、历史、世界、公益、爱与和平、家国、社会、爱情、亲情、友情等多种元素,作品涉猎面之宽令人惊叹,他们将有深度的摇滚乐在中国这个不怎么接受内涵音乐的土地上做到了空前的影响力,请问这高度还不够么?是他们真正让摇滚乐在华语乐坛流行起来,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尊敬!

Beyond乐队不仅是摇滚,而且货真价实,黄家驹和乐队其他成员打造了Beyond独有的风格和气质。我个人对Beyond独创的一些极富东方特色的摇滚作品特别偏爱,那才是我们自己的摇滚,东方摇滚!如果你非要问Beyond属于哪种摇滚,我觉得“黄氏摇滚”或“Beyond式摇滚”更为准确。

黄家驹本人怎么看摇滚?

歌迷们一定非常在意黄家驹本人对摇滚的看法。在当时的香港乐坛,情歌几乎垄断了排行榜,你去翻翻历年劲歌金曲名单就知道了,天王天后一大堆,但好像谁也没有在意过音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经常是今年很红的歌曲转年就消失了,作品寿命普遍很短。

家驹更在意音乐的内涵,他说很多音乐表面上看起来蛮rock的,但真的这么有意思么?未必,它们很多是情歌而已,而rock roll的精神是什么?rock roll的精神是要让人感觉到摇滚乐是有意义的。

他认为摇滚乐在香港是很小的,生存起来也颇有难度,如果想玩摇滚也要尽量香港化。黄家驹一直都很纯粹,只想做自己内心钟爱的音乐,不太在意是否得到了认同,但那些攻击和批评让人实在难受。他对创作自由度是要求很高的,他曾说,玩摇滚就一定要放的开,要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应该打开自己的领域,尽量的多摇滚一点,一开始可以多听前辈的摇滚乐队。

关于Beyond乐队的风格和发展,家驹很自信,他在日本接受访问时提到,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摇滚乐,总认为摇滚会带坏小孩子,其实Beyond一直在努力尝试不同风格不同味道,希望观众接受我们的音乐多过接受我们的外貌,这样就算再多偶像出现,也不会对Beyond有太大的影响。他反对照搬照抄国外的摇滚形式,毕竟文化底蕴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最重要。

从始至终,Beyond乐队的摇滚精神就从未熄灭过,这种内核决定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也决定了作品的寿命。几十年了,Beyond的作品反完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就说明一切了。还是那句话,音乐充满灵魂的主因,皆因它可触动人心!这句有点绕嘴,但值得多读几遍。

写在

虽然我知道永远不要试着叫醒沉睡的人,但我还是向歌迷发出呼吁,请不要绞尽脑汁的研究黄家驹八卦和小道消息,将注意力放到家驹的作品上吧,既是对他的尊重也能让自己提升。

送给黄家驹和beyond歌迷几句话,也包括我自己这世界很大,beyond不是音乐的全部,听听别人的歌并不是叛徒二百五,不能因为偏激而错过全世界的精彩音乐。实事求是的说,我听过不少,对我内心和思想影响最大的依然是beyond依然是黄家驹,戒不掉了。还有,歌迷之间不要再分帮分派,一切都有界限,唯独艺术无界,假如大家都是畅谈作品分享歌曲感悟,怎会有纷争?

文章是有点长,但我真心希望你懂了摇滚懂了Beyond乐队,当再有人问你这类问题时,你可以骄傲的告诉对方,我喜欢黄家驹,他是一位可敬的中国摇滚先驱,我喜欢Beyond这支摇滚乐队!

你知道哪些关于黄家驹的有趣故事?

在Beyond早期时代,香港乐坛流行翻唱,翻唱欧美的歌。而Beyond却被背道而驰,他们自己创作音乐,自己作曲,添词。要知道创作一首歌是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他们的作品却得不到认可。还被扣上了一顶“地下乐队”的帽子。那只是些庸俗人的眼光,在我看来Beyond从头到尾都不是,包括Beyond自己都说不是。,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继续着他们的梦想,他们租下了一个写字楼那就是“二楼后座”,在二楼后座中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1985年Beyond自己出钱,印制海报,发传单,租音响,全都是亲力而为,终于在香港坚道明爱中心开了一场《永远等待》演唱会。并邀请多家唱片公司人员来观看,可一个也没看见。前卫路线的音乐,注重音乐技巧,并没得到认可。演唱会还没结束就走了一大半,这是一场亏本的演唱会,一结算亏了六千多。有一个人他叫“陈建添”却注意了他们,并成为Beyond第一个合作伙伴。

如果黄家驹活到现在,他的音乐会有什么变化?

时代在进步

时代在进步,黄家驹是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经历过九十年代的辉煌。我们看一看和他代的人都是什么状态。谭咏麟、罗大佑等已经老矣,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也好久没有消息。即使谢霆锋、郑中基一代,也已经跨入中年。如今的香港乐坛,我都已经记不起是谁在支撑了。

黄家驹在beyond的时候,其实他的名气是不那么明显的

黄家驹在beyond的时候,其实他的名气是不那么明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就是他还在世的时候,出名的是那个乐队,并且,因为那个摇滚乐队的盛行,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以组合出道的了,,在黄家驹去世之前,的确是乐队的名气要比他要高,在香港地区还好,还是有一部分人是知道他的,,在内地,当时的人只知道乐队,并不是太清楚他本人。

黄家驹的创作能力是非常强的

黄家驹的创作能力是非常强的,这点从他的经典歌曲中可以了解到。《光辉岁月》、《真的爱你》、《海阔天空》等绝对不是他登峰造极的作品。他还健在的话,能创作出更多的经典歌曲,获得更多的奖项,在国际上更加的有人气这是无疑的。

他在我心中已经是最伟大

过去他们拿到的一些奖项,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最佳填词奖 ,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叱咤乐坛流行榜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大奖,十大中文金曲奖“无休止符纪念奖”。诚然还有很多奖项他没有来得及拿,他在我心中已经是最伟大。

如果他还活着,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拿到音乐最高奖,如果黄家驹还在,华语乐坛会有更多正能量的歌曲在传唱!这就足够了!黄家驹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八卦的娱乐圈的黑幕与绯闻!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