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演员孙道临(演员孙道临还在吗)

本文目录一览

孙道临第一任妻子是谁?

孙道临第一任妻子是王文娟。

孙道临只有王庆娟一个妻子,网上的说法都是谣言,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并且一家人生活幸福。真爱是在两个人身上能够体现出来的。他们对艺术都有着炽热的追求,都有些同样的目标,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是值得我们羡慕的。关于他们女儿孙庆原的资料,网上也没有太多透露,只是体现了一些基本信息,所以,从具体情况来看,他们一家人还是比较温馨的。

孙道临介绍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

194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 。1949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

他的电影不多却个个经典,他的配音很少却让无数人怀念 ,他是谁?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两段,孙少平路过电影院发现当天上映电影是《王子复仇记》,他非常兴奋想去看,正好遇到了正要去二刷的田晓霞。

孙少平的妹妹孙兰香在大学里由于文雅的气质和美貌被讹传为孙道临的女儿。

我们可以看出来,路遥当年肯定是非常喜欢孙道临的,而且他在书中的这些情节也反映了当年大学里的青年和社会上的群众对孙道临的喜爱。

没错,孙道临当年就是这么一个现象级的电影演员和配音演员,他一生只出演了二十多部电影,配音了几部译制片,这些作品却让他成为中国文艺界几十年的偶像。

1、 小开和教师

孙道临出生于1921年的北京,祖籍浙江的他生长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他就对文学感兴趣,在就读于北京城著名的崇德小学时被称为神童。十几岁时就通过对贫民生活的观察写出了第一部小说《母子俩》。

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的孙道临偶然进入话剧领域,他通过出演《雷雨》等话剧积累了演出经验。有意思的是,年轻的时候他在舞台上演周冲,年老的时候他在自导自演的电影《雷雨》中又出演了周朴园。

1948年,27岁的孙道临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大观园》,剧中他饰演一位文绉绉的三弟,一个有文学修养的小开形象。这也符合当时人们对他的形象气质定位。

1949年,在郑君里导演,赵丹主演的《乌鸦和麻雀》中孙道理又出演了一位进步教师。他文质彬彬的形象让他成了文人的代名词。

2、 侦察连长和地下党

抗美援朝时期,孙道临跟随慰问团文艺队前往朝鲜战场,在这里他和志愿军战士们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了战士们的勇敢和牺牲,文艺队队长不幸死于美军轰炸的惨状让他悲痛万分。这些最可爱的人影响了他的一生。

从朝鲜回来后,汤晓丹导演要拍《渡江侦察记》,他出人意料选定了孙道临担任男一号侦察连李连长,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在大家印象中孙道临就是一个儒雅文人形象,出演英勇的解放军连长实在不适合。汤晓丹导演认为是孙道临的决心和精神打动了他,他为此向厂里立下保证书,万一没拍好责任全在自己不在孙道临。

《渡江侦察记》无疑是成功的,在这部电影中孙道临一度发着四十度高烧下水拍外景戏,他说比起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同志来都什么都不算。

由于本片的成功,孙道临陆续又出演了一系列部队题材的影片,其中一部反映我地下党工作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经典之作。在本片中,孙道临冒出惊人之举,他为了深刻理解地下党员面对酷刑时的状态和痛苦不惜亲自尝试了老虎凳,这是我国电影演员中的一个惊人壮举,当第二块砖头真垫到他的小腿下的时候,孙道临疼痛的满头大汗,到实拍的时候他的状态几乎和真的一样。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收获,孙道临的电影想不出色都难。

3、 国民偶像肖涧秋

在孙道临主演的二十多部电影中,笔者认为最能体现他的特点则是《早春二月》,这部电影被称为我国最美电影之一,也是孙道临的最佳代表作。

拍摄《早春二月》时孙道临已经四十多岁,为了体现出肖涧秋年轻热情的精神状态,孙道临利用晨跑和跳绳进行减肥。而在本片中他还有两次亲自完成的钢琴独奏,儒雅形象再加上肖涧秋的文人气质让孙道临成为当时的国民偶像。每天都有女青年在上影厂门口围观希望能看一眼孙道临,他在影片中的同款围巾成了上海最畅销的商品。他可能是我国最早的xx同款代言人。

4、 高龄导演

晚年的孙道临一直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开始自编自导自演,尤其是在1999年开拍的《詹天佑》成为他不朽的杰作。在拍摄这部影片时,他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人,为了获取第一手素材他亲自和编剧一起重走京张铁路。在拍摄现场他身体力行和演员们在艰苦条件下同吃同住,最终将这部他追求了三十年的电影拍摄成功。、

5、 王子复仇记

,这才是笔者写孙道临老师的初衷。一位电影演员在奉献了那么多经典形象也塑造了译制片领域难以逾越的巅峰,孙道临的经典配音余音绕梁让人百听不厌。

五十年代的上海译制片厂还处在初创期,邱岳峰尚华他们还没有太丰富的经验,于是上译厂厂长陈叙一就拿来主义邀请上影厂的骨干演员来担纲主角。其中孙道临、中叔皇等人更是邀请的主要演员。

在1958年,孙道临主配了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王子复仇记》,当时陈叙一认定哈姆雷特的配音非孙道临莫属,其他人都配完了也要等孙道临拍完电影过来。最终孙道临在上译厂呆了三天把整部电影完成配音。

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相信很多人都这段台词都能会背下来,孙道临这个版本稍有不同,那就是开头的表达,“生存,还是毁灭”和“活着,还是不活”的区别,笔者认为如果单独朗诵的话,前者比较适合,在电影里还是后者比较贴近观众观感。

不过笔者还是觉得哈姆雷特和母亲争吵的那一段更为精彩,难度更大。从语速和感情投入上我们可以判断孙道临肯定不是念稿子和单纯的背诵,那段台词已经融入他的情感之中才能如此完美的展现出来。很多配音演员和观众都对孙道临的配音叹为观止。笔者猜想这也和他燕京大学哲学系的背景有关,那些充满哲学和人生感悟意味的台词对他来说犹如踏入象牙塔一样轻松。孙道临的《王子复仇记》堪称上海译制片厂众多经典译制片中的翘楚。

孙道临老师已经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为了纪念他对我国电影事业的贡献,他的祖籍所在地浙江嘉善专门建立了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大师的音容笑貌将永载电影史册。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记得哪几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演员我还能记得的有:王丹凤、金迪、秦怡、秦文、刘尚娴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关于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还记得哪几位呢?多少人的经典回忆!

孙道临

孙道临应该是跨越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了,代表作有《早春二月》、《家》、《永不消逝的电波》、《渡江侦察记》等等,记得八十年代以后了,还拍过《雷雨》、《非常大总统》、《詹天佑》,前两部还是自导自演的。,孙道临是地道北京人、毕业于燕京大学,一辈子都在上影厂工作的。

利智

利智出生于上海,1981年随父移居香港。1986年假期,利智参加香港亚洲电视举办的第2届亚洲小姐竞选,荣获该年度“亚洲小姐”冠军,她参演了很多部影视作品。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李连杰的妻子,不过嫁给李连杰后她就在幕后做全职太太了。长相楚楚动人,难怪这么多年来,李连杰一直对她专一不二。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

王丹凤(1924-2018)、原名王玉凤,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女理发师》、《护士日记》、《家》、《桃花扇》、《海魂》、《儿子孙子种子》、《万紫千红》、《春满人间》…

秦 文(1928-2008)、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秦 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著名电影表示艺术家。代表电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苦恼人的笑》、《那些女人》

孙道临有几个妻子?

一个妻子,就是王文娟。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

194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1949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1954年,主演战争电影《渡江侦察记》。1959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映。

王文娟的丈夫是谁?

王文娟的丈夫是孙道临。

电影演员孙道临和越剧演员王文娟于20世纪60年代喜结秦晋之好,也就是1962年7月,王文娟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当时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吧)中的“萧涧秋”和《红楼梦》(红楼梦吧)中的“林妹妹”的这段联姻。

同年,王文娟与徐玉兰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文化大革命后,在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传统剧《西园记》中饰王玉贞、《孟丽君》中饰孟丽君。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

成婚那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恰逢《红楼梦》拍摄期间。王文娟硬着头皮去找导演请假完婚,但导演却让她拍完主要几场大戏后再结婚。这样,他们的婚事直到拍完“黛玉焚稿”之后才办。

之后,两位艺术家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多个春秋,但他们对于二人世界的生活一直做低调处理,在孙道临的专集《走进阳光》中,甚至对两人的婚事只字未提。

孙道临有多高

孙道临身高182cm。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

194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

1949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

1954年,主演战争电影《渡江侦察记》。

1959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映。

1988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

2007年12月28日,孙道临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后世纪念

2007年2月2日,以孙道临名字命名的孙道临电影艺术馆落成。

2008年1月3日,孙道临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月5日至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孙道临经典电影回顾展”;1月13日,《艺术人生》节目录制孙道临特别节目;2月19日,“梦游天姥吟留别——怀念孙道临音乐朗诵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