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抑郁症吃什么药 抑郁症如何正确用药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的英文是Depression,是一种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造成的在现代人比较普遍的心理健康疾病,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抑郁症类型多样,患者生活在与正常人平行的灰色世界中,既看不到光明,也找不到希望,极易悲观厌世。接受专业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帮助患者摆脱痛苦的有效手段..... 
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如何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且看: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患者本人可能会反馈大脑反应迟钝,或者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以往可以胜任的工作生活现在感到无法应付;患者不仅开始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甚至开始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反复纠结与自己一些小的过失,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即将受到惩罚)、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   很多患者没有节食时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轻或者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的紊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突出的会表现为各种身体的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患者常常会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抑郁症多用什么药?
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振奋,提高情绪,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这类药物有许多种,自从5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许多新型抗抑郁药层出不穷。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焦虑不安、强迫状态及恐怖症也有一定疗效。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抑郁药大致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50年代初期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很快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近年来,由于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些缺点,而且有一些难治性抑郁症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不佳,使得研究者们又开始对此类药物加以重新评价及研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有姘类及非耕类。讲类中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苯乙姘,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也较少。非姘类中有效的药是超苯环丙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治疗:非内源性抑郁,具有恐惧、疑病、强迫症状的非典型抑郁症。对于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效果不好的抑郁症,换用此类药物之后,有可能获得改善。所以,此类药物能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减轻焦虑、紧张不安,能增加活动等。
  但对各种躯体不舒适的症状疗效不显。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多汗、口干,也有的嗜睡、排尿困难、阳萎等。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严重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危象及中毒性肝损害,所以,应在服药前及用药后定期测查血压及肝脏功能。有肝病史及脑血管病者禁用,老年人慎用。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常用药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其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尿储留,少数可发生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而且对惊恐发作、强迫状态、贪食症、儿童多动症及遗尿症等也有一定疗效。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及早孕的妇女,准备计划妊娠的妇女也应禁用。
  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治疗的有效率为60%~80%;奏效较慢,一般在2周左右起效,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明显。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
  杂环类抗抑郁药中有:
  ①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为代表,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轻,主要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视力模糊、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皮疹较多见,心脏的毒性较小,偶尔也有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史及皮肤过敏史者禁用。由于副作用轻,适用老年人及体弱者应用。
  ②不抑制胺摄取药:以米安舍林(米塞林脱尔烦)为代表。此药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观念、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此药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安全性大,适用于老人及躯体病人。治疗方便,服用剂量较小,每晚1片或半片,服法简便,受到欢迎。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虽属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测查血象,老人应用时更应观察有无感染等症状,加以防范。
  (3)血清素摄取抑制剂:属5-HT能药物,近年来这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已达30多种,主要应用的有氟西汀(氟苯氧丙胺、忧克、百忧解)、帕罗西汀、氟优草胺、舍曲林及氨肽氟苯胺五种。
  以氟西汀为例,此药不仅有抗抑郁、振奋情绪作用,对治疗强迫症也有效。治疗方法简便,每日早餐后服1粒。主要的副作用在服药后1周内明显,以后逐渐适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其他副作用为兴奋、焦虑、口干、多汗、头痛,白天嗜睡,晚上失眠、便秘及性功能障碍等。本药可减轻体重及降低血糖。对肝、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应慎用,对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癫痫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应禁用。
  此类药物及三环类药物均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需药时,要停药至少2周以上,而氟西汀则需停5周~7周。
  除以上三类抗抑郁药之外,有些抗精神病药也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常用来作为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应用这些药物起到抗抑郁和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双重作用,一举两得。常用的药物有:舒必利、泰尔登和甲硫达嗪。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
  抑郁症的物质基础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神经递质是从一个神经细胞向另一个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细胞彼此并不互相接触。他们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称为突触。当一个神经冲动传递的时候,传出信息的神经细胞释放出少量的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把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如此传遍全身。一个神经传过突触后,一些特殊的酶就会将神经递质清除,以便下一个神经冲动能够传递。
  抑郁症与一些特定的神经递质的含量过低有密切的关系,比如5羟色胺。有些抗抑郁药通过干扰那些清除神经递质的酶的作用来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抑制(reuptakeinhibition)不同的抗抑郁药对各种神经递质有不同的作用。各种抗抑郁药可能对同样的神经递质产生作用,但每种有自己稍微独特的作用,这是它们彼此相区别的地方。
  抗抑郁药的选择取决于你的症状。所以,你必须把自己的症状全部清楚的告诉医生,这样,你才会得到最适合自己情况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长期治疗
  一、为什么要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1.一般来说我们将抗抑郁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三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
  ☆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六个月。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目前维持治疗期其实是有点争议的。支持的专家认为三期缺一不可;而有的专家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他们认为既然抑郁症的缓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就没有必要用药,只要在病情复发时在用药治疗就行了。但是不论专家对维持治疗的观点是什么,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抑郁症的治疗必需要经历急性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
  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起码要连续服用药物9个月。
  2.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
  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治疗量的2/3至1/2。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每天一片)。
  (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
  3.维持治疗仍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应定期门诊。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1~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二、导致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因素:
  (一)患者服药不依从,自行减药或停药,是维持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患者对服药的不依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的下降:①.抑郁症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以完全康复,而自行停药。②抑郁症的自责自罪、内疚意识是患者认为不值得治疗而放弃治疗。③抑郁症患者的动力不足和迟缓导致患者忘记服药和被动不依从。
  2.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是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社会隔离的老人依从性比较差,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依从性要差,经济状况差和伴有物质滥用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离婚、未成年人和有偏执意念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3.其他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为:①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②一日多次服药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③每次服药多片的依从性比较差。总之,服药越烦琐,其依从性就相应下降。
  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抑郁症知识,让他们认识到①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性格软弱所致。②抑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③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抑郁和维持正常的心境,而不是掩盖症状。④抑郁症停药后复发率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⑤抑郁症的恢复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不要有侥幸心理。⑥应警觉复发的征兆,如出现失眠和明显的食欲下降。
  2.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治疗知识:①患者应每天坚持服用抗抑郁药;②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要2~4周;③在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也应继续服药;④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减药和停药。
  3.其他方法:①告诉患者抑郁发作时会增加社会功能受损、医疗费用和自杀危险性;②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③以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④重视解答病人的实际问题;⑤医嘱要简单,最好是单一用药、每日服药一次、服药的片数较少。⑥定期随访。
  (二)药物的副反应也是导致终止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的副反应比较小,但长期应用后仍可能导致明显的副反应而导致患者自行停药。目前的主要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体重增加,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后导致肥胖,而自行停药,这一因素在青年女性中尤其明显。氟西汀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所以必要时可换用它维持治疗。
  2.性功能障碍,有许多抗抑郁药对性功能都有影响,如抑制勃起、射精和性乐高潮等。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比老的抗抑郁药要小的多。有报道称米氮平(瑞美隆)对性功能基本没有影响。
  3.失眠,氟西汀最易引起失眠,故氟西汀一般在早上服用。
  4.嗜睡,三环类抗抑郁药和米氮平(瑞美隆)可引起明显的嗜睡。
  5.其他还有如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而导致停止维持治疗。
  对于药物的副反应,如果一旦出现,患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停药方法
  在达到维持治疗时间后就涉及到一个停药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故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所以不存在棘手的停药问题。健康无忧提醒,但是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总之停药时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擅自突然停药。


治疗抑郁症吃什么药好
治疗抑郁症吃什么药好?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振奋,提高情绪,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这类药物有许多种。
治疗抑郁症吃什么药好
治疗?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抑郁药大致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50年代初期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很快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近年来,由于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些缺点,而且有一些难治性抑郁症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不佳,使得研究者们又开始对此类药物加以重新评价及研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有姘类及非耕类。讲类中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苯乙姘,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也较少。非姘类中有效的药是超苯环丙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治疗:非内源性抑郁,具有恐惧、疑病、强迫症状的非典型抑郁症。对于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效果不好的抑郁症,换用此类药物之后,有可能获得改善。所以,此类药物能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减轻焦虑、紧张不安,能增加活动等。但对各种躯体不舒适的症状疗效不显。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多汗、口干,也有的嗜睡、排尿困难、阳萎等。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严重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危象及中毒性肝损害,所以,应在服药前及用药后定期测查血压及肝脏功能。有肝病史及脑血管病者禁用,老年人慎用。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常用药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其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尿储留,少数可发生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而且对惊恐发作、强迫状态、贪食症、儿童多动症及遗尿症等也有一定疗效。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及早孕的妇女,准备计划妊娠的妇女也应禁用。
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治疗的有效率为60%~80%;奏效较慢,一般在2周左右起效,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明显。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
治疗抑郁症吃什么药好?杂环类抗抑郁药中有:
①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为代表,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轻,主要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视力模糊、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皮疹较多见,心脏的毒性较小,偶尔也有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史及皮肤过敏史者禁用。由于副作用轻,适用老年人及体弱者应用。
②不抑制胺摄取药:以米安舍林(米塞林脱尔烦)为代表。此药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观念、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此药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安全性大,适用于老人及躯体病人。治疗方便,服用剂量较小,每晚1片或半片,服法简便,受到欢迎。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虽属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测查血象,老人应用时更应观察有无感染等症状,加以防范。
(3)血清素摄取抑制剂:属5-HT能药物,近年来这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已达30多种,主要应用的有氟西汀(氟苯氧丙胺、忧克、百忧解)、帕罗西汀、氟优草胺、舍曲林及氨肽氟苯胺五种。
以氟西汀为例,此药不仅有抗抑郁、振奋情绪作用,对治疗强迫症也有效。治疗方法简便,每日早餐后服1粒。主要的副作用在服药后1周内明显,以后逐渐适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其他副作用为兴奋、焦虑、口干、多汗、头痛,白天嗜睡,晚上失眠、便秘及性功能障碍等。本药可减轻体重及降低血糖。对肝、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应慎用,对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癫痫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应禁用。
此类药物及三环类药物均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需药时,要停药至少2周以上,而氟西汀则需停5周~7周。
除以上三类抗抑郁药之外,有些抗精神病药也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常用来作为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应用这些药物起到抗抑郁和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双重作用,一举两得。常用的药物有:舒必利、泰尔登和甲硫达嗪。

 

抑郁症如何正确用药治疗
“吃药会变傻”、“抑郁症治疗心理就行”等,是抑郁症患者家属最常出现的误区。因此,临床上竟有高达70%的患者未得到系统的药物治疗。其直接后果就是影响治疗、加重病情,甚至让病人失去生命。本期有关专家将帮您走出误区、指导用药。
三类药吃得最多
治疗抑郁症,药物选择有其共同原则,现在就向读者作简要的介绍。
如果诊断结果为轻度抑郁,如社会功能交往兴趣降低、工作效率下降,但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生理问题,再加上亲友及各种社会关系能有效支持患者的话,患者可不用吃药。这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就能起效。所谓认知疗法,就是从调整患者的看法出发,来改变情绪和行为。
另外,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亲友万万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病人,像“如果不好好活,那就去死”之类的话,相当于在想跳楼的人背后推了一把。所以,亲友们应多说:“这些病很常见,我们一直陪着你,你会好得很快。”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当然,如果介绍一些顺利治愈的例子,会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如果诊断为中重度抑郁,即出现了吃不香睡不好,易疲乏,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必须用药了。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共三类。一种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这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和服用方便等特点。其中的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并称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
第二种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少,起效快,还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另外,临床上还可能用到一些国外的天然植物药,如德国的圣·约翰草。
用药不仅要根据症状轻重,还需根据对象进行调整。像儿童和老年人,一个器官尚未成熟,一个器官已经衰老,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解毒能力差”。所以,用药时首先要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另外,剂量也要相应减少。
最后,切忌“见好就收”。一般来说,如果是初次发病,那么药物在服用2—3周后开始起效,6—8周后则可以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这两个月为治疗期,之后要继续服药6—12个月来巩固疗效。这样治疗一年后,如果病情一直稳定,就可停药。但若治疗结束后病情再次复发,那么就算第二次治疗,而巩固期需要2—3年。如果发作3次或3次以上的患者,就要终身服药,每天服用一片药,不能间断和漏服。
抑郁症用药存在5大误区
近年来,抗抑郁药物推陈出新,为抗击“心魔”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但在用药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疗效、甚至带来毒副作用。
跟着别人用药。看别的病友治疗效果好,就跟着别人的处方吃。其实每个人对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反应大不相同,性别、年龄、身体情况、病症首发或复发、以往及目前用药情况,甚至患者及家属的喜好及经济能力都会影响治疗方案。所以,患者及家属应与医生做好沟通工作,量身订制治疗方案来保证最佳疗效。
服药缺量少顿。抗抑郁药常在足够剂量下服用4—6周才能见效,在8—12周内病情才能得到改善。所以服用剂量不足、漏服都会导致疗效不佳,浪费时间和金钱,延误病情。患者本人可能受病情影响无法保证这点,此时家属应加强督促,比如上好闹钟,把相应剂量的药物提前放入药盒,每次看患者服下。
多种药物一起服用。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并不会有相应倍数的功效,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产生的几率。一般只有在足量、足程治疗和换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联合用药。
一开始就大剂量服用。足量服药并不代表使用的药物剂量在全程中都是一定的,相反,服药剂量应逐渐增加,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也可避免患者对服药的抗拒。
症状缓解后马上停药。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突然停用抗抑郁药易导致抑郁反复,病情加重。其次,突然停用抗抑郁药易产生撤药反应,如头痛、睡眠障碍、恶心、易激怒等。所以,在急性期治疗后,还应保证巩固期、维持期两个阶段的治疗。
中重度患者必须要服药
“是药三分毒”。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中药很安全,西药能不碰就不碰。受此影响,很多抑郁症病人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药物治疗。
根据粗略统计,现在临床上没有得到系统药物治疗的患者约有70%。对此现状,我们颇为担忧。因为抗抑郁药起效要2—3周,而在临床上,确有一些患者缺乏耐心,一会试试百优解、一会做针灸……最后一点效果都没有。
其实,许多抑郁症患者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也不可能主动配合用药,而家属则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患者不能规律服药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有人高估了精神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吃了抗抑郁药脑子会变笨”等;其次,也有少数人把抑郁症看成了精神上的不治之症,认为抑郁症是“脑子坏了,治不好”,低估了抗抑郁药的有效性;第三,最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家属认为抑郁症是“脑子里没有想明白”,“调整调整就好了”,根本不用吃药。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中药和针灸等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对有些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我们并不反对把这些方法当作辅助治疗手段或用来代替药物治疗。特别是认知心理疗法,通俗点可以理解为“做思想工作,转变病态的思维方式”,确实是抑郁症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患者的病情已达到重度抑郁的程度,用不用药就成了性命攸关的事情。一个患者如果已经出现了自杀行为,这时中药、扎针的效果往往赶不上寻死的意念。只有早用药,才能尽早开始和死神争夺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接诊过程中,很多家属都会问,如果病人不吃药有什么害处。我们会干脆地回答,一个人连命都没了,还会有更严重的结果吗?因此,几乎每个负责任的医生都会建议,中、重度抑郁症患者一定要系统用药;考虑到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症状不敏感和缺乏自控的特点,住院治疗比门诊治疗更能保证药效。
并发症要合并用药
案例:今年50多岁的老张,以前一沾枕头就鼾声四起。可最近一个月来,他老翻来覆去睡不着,安眠药也不管用。而且他还总是垂头丧气、不愿和人说话。看着老张越来越瘦,妻子怀疑他可能长了瘤子,但到了医院以后,检查一切正常。医生建议他到精神科看一看,结果竟然是抑郁症,并伴有睡眠障碍的并发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临床上,抑郁症的并发症十分常见,而且经常喧宾夺主,让人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其中,睡眠紊乱就是抑郁症最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生理方面,抑郁症的并发症状还包括食欲紊乱、性欲减退、精力丧失、头晕胸闷、心慌气短、疼痛麻木等;在精神方面,抑郁症经常伴随广泛性焦虑、强迫和惊恐发作等,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相比起单纯以抑郁为症状的抑郁症,有诸多并发症状的抑郁症让精神科医生更为棘手。一方面,对这类并发症状多而复杂的患者,医生必须合并用药,其中药理错综复杂,技术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与单纯性抑郁症相比,这类患者用药后起效慢、疗效经常不尽人意,预后也较差。
对这类患者,合并用药是基本的用药原则。首先,对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用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如阿米替林、马普替林等,这样可以收到双重效果;另外,也可以在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合并使用一些安眠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如果一种安眠药开始失效时,不能通过加大剂量来维持药效,而应换一种药物类型。另外,像经常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患者,可以在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合并使用一些抗焦虑药,也可以使用一些对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有作用的药物,例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等。

抑郁症药物吃多久才能停药?
常见到抑郁症病人第二次看诊拿两星期药后,隔了一个月才回来看诊。為什麼?因為吃了叁星期药物后(第一次通常开一星期),病人觉得有改善了,就自行停药,结果状况变糟,才又回来看诊。
抑郁症药物该吃多久?什麼时候可以停药?是病人最焦虑的问题之一。大部分病人都会担心:「医生,吃药会不会伤肝、伤肾?」在非专业的亲友团或网路流言的误传下,製造了病人对药物莫名的恐惧。但太快停药,之后復发,对病人反而造成更大伤害。
病人常说:「我吃药好了几天,不吃药就变糟糕,这药会上癮」。事实上,抑郁症药物很难得会有「上癮」的问题。但忧鬱症药效发挥要一段时间(一部份是因為要透过神经滋长因子来修復大脑 ),病情持续多久跟病人身边的压力也有关。如果压力很大、吃药时间太短,当然一停药就復发了。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旦减药大多数都会很快復发,但我们不会说「我依赖糖尿病药物了」。抑郁症药物也不可能吃叁天就好。
我 会建议病人,服用抑郁症药物的疗程是「叁到六个月」。服用叁个月若觉得好很多,之后叁个月逐渐减药。為什麼是叁个月?台湾本土研究指出,抑郁症病人服药未 满90天,之后快速復发的比例接近35€‚如果稳定服药超过叁个月,快速復发的比例剩下5€‚国外研究多数建议要连续服药4-9个月,确定症状稳定后再逐 渐调降剂量。
有些病人第一次服用抑郁症药物时,会出现噁心、想吐、头晕、烦躁之类的副作用,从此害怕这些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本来就不一 样,对药物反应也不同。大多数忧鬱症药物有「血清素」的作用,大约有5-10š„人体质上对血清素药物就是不适应。有些人因此担心忧鬱症药物会伤身,其实 药物代谢掉就没事了。特殊体质的病人,还是可以尝试其他血清素作用不强的忧鬱症药物,也许药效较慢,但持续服用数个月,多半还是可以带来明显改善。

但另一个要思考的是:「我是长期、慢性化的重度忧鬱病人吗?」有些人在20-30岁时并未出现忧鬱症状,是因為遭遇重大事故、感情变化或亲人死亡才陷入抑郁症,有可能在短期治疗后就痊癒。如果是第一次遭遇抑郁症,可以在服药叁个月且症状稳定后,在医师协助下尝试自行减药。但如果已反覆发作、或每次发作的严重 程度令人担忧,就可能带有「体质性」的忧鬱症,不宜太快停药。
有些人可以很努力地靠自己的意志力、尽量不靠药物,克服抑郁症的困扰。不过,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有些人受限於工作、家庭,连找时间做运动都很困难。若动不动就跟病人说:「你不要去想就好啦」、「你想那麼多干嘛」、「要靠自 己!」,可能会带给病人更大的伤害。忧鬱症病人的痛苦,一般人难以体会。当你的亲友陷入重度忧鬱时,你反而应该说服他不要害怕药物,勇敢面对药物副作用, 给医师时间调整药物,才能尽快復原。
(附註:就如「神奇百忧解」书裡所说,抑郁症药物对於看起来健康,但「过度敏感」、或对某些事情强迫性地不断回想的人,有时也会有帮助。一旦停药,有可能这种过度敏感或不断回想的症状过不久又会出现。倘若如此,可考虑试着使用较低剂量一段时间)

如果以上关于抑郁症吃什么药 抑郁症如何正确用药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