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

健康长寿的养生法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渴望与追求的。现代人对养生观念很有一套,如果以为古代资讯不发达,古人就不懂得养生知识或养生是王公贵族专属,那就错了。其实,古人恬淡朴实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养生法,现代人应该向古人学习如何五味调和、心诚意正、顺时养生之道。那么健康长寿的养生法有哪些呢?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所以讲求博食、五味调和。《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五谷”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五果”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五畜”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五菜”是指各类菜蔬,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顺时养生

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都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古人认为,地上万物皆有生、长、收、藏,这是顺应四时气候不同变化的规律,人体也是如此。,在衣食住行方面,要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否则,逆春气会伤肝,逆夏气会伤心,逆秋气会伤肺,逆冬气则伤肾。

经络养生

《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经络就像“网络”系统一样遍布人体全身,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以保证各组织系统功能正常。中医讲“不通则痛,不通则病”,说明经络如果不通畅,疾病就会找上身。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合谷穴可以防治面部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可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为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固精益肾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静神养生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失控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儒家“以心为本”,在论及养生时,多取“修身”之说,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使身体健康。古人“气大伤身”。生气是负面情绪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尤其对肝脏损伤严重。所以古医家孟说云与孙思邈都主张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身体自然就健康。

减毒养生

中医认为“怒、喜、思、忧、恐”五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过激的情绪,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些因素被视为“毒”,以“减毒”来做为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减毒”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或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的毒素,可免于生病,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调气与调情绪、调心都有直接关系,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调气养生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方式来调养元气,以达祛病延年之功效。

进补养生

中医强调适时养生,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要从生活中逐一实践,因为不论是情绪、饮食、习惯、气候都会对五脏的健康造成影响。养生要从顺应季节的五脏保养做起。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传统医学顺应四时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原作者久久常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