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上讲,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是由水谷的精气与吸入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的。而在《黄帝内经》中认为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会侵袭使人致病。那么冬季应该怎样才能补气养生呢?
补气最简单的方法——早晨起床后拍手
中医有言,手、脚分别是阳气与阴气的大本营,在人体的手上,有很多的穴位,而拍手刺激穴位和经络,能够有效振奋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这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补气方法。
为什么选择早晨起床后拍手呢?
在清晨拍手的原因是,太阳在初升的时候,天地间阳气渐渐汇聚,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发生变化,而这个时候拍手,更能激发全身阳气。
拍手方法
①十指分开,两手手掌和手指相对,开始的时候可以力量小一点,接着再逐渐加大力量;
②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的时候能触碰到手指尖以及手掌的边缘部分,如果选用这种方法,拍手时间要长一些。
【注意】拍手的时候,老年人最好能配合大喊,这样做更能激发大脑积极向上、健康有力的潜意识,是精神养生的一种体现。
除了可以在早上拍手来补气外,还可以选择人体身上的一些穴位来进行按摩补气。下面自闭症网就为大家介绍身体5大穴位的补气方法。
滋补身体的5大补气穴位
1、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
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
如果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膻中穴按摩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注按摩切忌用蛮力。
2、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患有慢性咽炎者,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
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3、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如不小心落枕,这是因为睡眠姿势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
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
因为悬钟穴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4、气海穴——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它是补气的要穴。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中医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儿童发育不良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方法
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
再以左掌心,逆时针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5、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这也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
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
按摩方法
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可以看出,为给人体补气除了食疗方法,也可以选择根据人体经络穴位来补气,这个也是不错的方法哦,大家可以自己试试这些方法,看其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