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

从种庄稼到做产业 乌兰察布让燕麦卖上好价钱

为加快燕麦产业发展,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地区燕麦产业品牌,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积极深化科企合作,助推燕麦产业扶贫。

这几天,素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热闹非凡,除了马铃薯外,另一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燕麦也迎来了大丰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作为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燕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然而长期以来,当地燕麦产业一直局限在种植业范围内,加上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燕麦商品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时,一支由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燕麦产业科技服务团队(以下简称特派员团队)来到这片土地上,他们紧紧围绕燕麦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促进燕麦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燕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加强燕麦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建设,为推动燕麦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选育新品种,夯实产业基础

针对燕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无加工专用品种等现状,特派员团队首先依托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燕麦栽培与品种繁育院士专家工作站,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专用品种和抗旱耐瘠中晚熟、晚熟品种、饲用皮燕麦品种的选育工作。

2018年,团队先后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引进300份优质燕麦品系,建立选种圃总计2112份,筛选优质杂交亲本30份,选育燕麦高代稳定品系100份,20份优良品系晋升品鉴比较试验,10份品系晋升品比试验。为进一步加速燕麦育种进程,目前已在当地的院士站育种基地选出根系强大,保水力强,抗旱、抗病、抗倒伏,稳产性好,单株性状好的品系305份进行扩繁,并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进行异地扩繁。

据特派员团队负责人、乌兰察布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凤梧介绍,他们在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5个示范旗县的21个示范基地广泛开展了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工作,调运种子10850公斤,示范面积8500亩,重点开展燕麦良种繁育、燕麦轮作模式、燕麦节水栽培技术、生物菌肥肥效、燕麦规模化生产的草害防控技术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在新品种推广方面,重点推广坝莜1号、白燕2号、坝莜8号、坝莜18号及张莜13号五个高产燕麦新品种,与非示范田相比,这些新品种的表现非常好,增产效果明显。

引进新技术,力促丰产增收

在燕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同时,为降低化肥和化学农药残留污染,改良土壤和修复耕地效果,实现燕麦绿色、有机生产,特派员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新药剂、新材料的引进和试验示范。

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生物菌肥新药剂试验示范,引进抗重茬防病微生物菌剂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调节土壤、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有效抑制病原菌及有害菌,预防连作重茬引起的土壤传染病害加重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使作物达到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的目的,有效地减少了燕麦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燕麦的安全性。

“目前该技术在察右中旗宏盘乡二道沟行政村安排微肥试验示范田500亩,品种为坝莜1号,旱地种植,平均产量为165公斤/亩,比非示范田增产14.6%。在兴和县五股泉乡开展微肥试验示范田530亩,品种为坝莜18号,旱地种植,平均产量209公斤/亩,比非示范田增产15.6%。”王凤梧说。

与此同时,该团队与吉林白城汇泉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抗旱宝保水剂试验示范,分别在察右中旗大滩乡大西坡行政村三号村、商都县农牧业局良种场、化德县农牧业局良种场、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合义永村,安排抗旱宝保水剂试验示范片7个,示范面积895亩,品种涉及坝莜1号、坝莜8号、白燕2号等,旱地种植,产量平均比非示范田增产11.7%—13.8%。

此外,特派员团队还在乌兰察布3个示范旗县,与燕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岗联合开展燕麦田田普(二甲戊灵)除草剂、“一拌三防”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50亩,试验田比非示范田增产17.2%,计算每亩减少人工1.5个。

深化科企合作,助推精准扶贫

为加快燕麦产业发展,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地区燕麦产业品牌,推动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8年燕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积极深化科企合作,助推燕麦产业扶贫。

该团队与内蒙古阴山优麦有限公司实施“马铃薯+燕麦”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通过“反租倒包、订单种植、聘民为工”等多元化帮扶模式,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融合。该公司通过流转水浇地5000亩、旱地1.6万亩,共涉及14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60户。

王凤梧介绍说:“我们与内蒙古塞主粮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为方向,采取政府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形成了农民土地入股、二次分红、风险企业承担、利益共享的扶贫模式,发展燕麦订单种植户4500余亩。与从前的传统种植、各自为战相比,这种模式在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可谓事半功倍。”

该团队还指导种植户与集宁纳尔松酒业公司联合成立燕麦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暨燕麦酒酿造基地,通过产学研创新联结,整合科研院所与地方资源,搭建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促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紧密合作,为驱动燕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通过科企合作形式,在当地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下,乌兰察布燕麦产业的原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科研、种植,到加工、销售,围绕燕麦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也带动了燕麦原粮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农户们种植燕麦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燕麦产业扶贫。

2018年,特派员团队利用冬闲时间走访示范基地进行调研,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000多人次,年累计协调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下乡讲课近20场,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训农技人员300多人,直接和间接带动种植户近50000余人。

记者短评

乌兰察布市的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形式上,不再是以往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以团队化服务为特色的创新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特派员,充分发挥了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开展产业扶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试验示范、技术交流及培训等工作。燕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只是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团队化服务的一个缩影。目前,在该市已经形成甜菜、农机、气象、畜牧、牧草等多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基层服务工作站,这些团队和工作站成为了创新科技服务、发展产业扶贫、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