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仅在欧洲,每年大约有4万例新增病例,我国IPF患者保守估计约 50万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IPF药物,主要通过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来减慢IPF进展,其中代表药物为吡非尼酮(以艾思瑞为主要代表药物)及尼达尼布。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分别于2013年、2017年在我国上市。
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
美国openFDA是美国FDA的一项在线公众健康项目, 截止到2021年12月,已开放了1400余万份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通过对openFDA数据库中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常见不良反应】
从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常见不良反应数据来看,胃肠道反应为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种药均在2014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但吡非尼酮研发较早于尼达尼布, 临床选择优势高于尼达尼布,这也是导致吡非尼酮不良反应报告数多于尼达尼布的主要原因。
【注意事项】
美国FDA尚未发布过关于两药高致死率的药物警戒,但排除死亡病例后,尼达尼布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吡非尼酮;相对于尼达尼布,吡非尼酮的安全性更高。
,尼达尼布作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局于2016年将该类药物较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纳入其临床重大不良反应,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 IPF 治疗时应谨慎选用尼达尼布。
在IPF治疗时,应综合患者基础情况,合理选择吡非尼酮(以艾思瑞为主要代表的药物)与尼达尼布,并加强用药监护以促进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杨阳, 周秋云, 宋映容,等. 基于openFDA对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药品不良反应的比较分析[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