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槟榔循环利用已成为湖南槟榔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针对我国槟榔生产与深加工全产业链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创新槟榔循环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槟榔废弃物及副产物的独特理化特性与资源化潜力,集成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物理转化等适宜技术,系统创建了槟榔循环利用模式,释放了产业新动能,推动槟榔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将槟榔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转化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原料等,形成多层级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环境友好的目的。比如促进湖南槟榔生产过程传统非采用部位作为茶饮及保健食品新资源原料的开发。
,我们还要逐步推进湖南槟榔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及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针对槟榔提取物及槟榔成品等资源性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废物及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了固体废弃物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现代分析集成技术、色谱分离富集技术、膜分离技术、糖化技术等,对槟榔废渣中的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成分等可利用物质进行高效富集与制备。由此延伸了槟榔资源经济产业链,实现其产业化过程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
,槟榔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是另一个影响迈向绿色发展的痛点。废水具有组成不稳定、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中药产业化过程废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综合防治水污染、净化水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清洁生产的“一级处理-用于药效组分回收的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基本思路,结合槟榔废水膜法处理研究中的应用实践,提出膜法“零排放”技术方案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空纤维膜对这些小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渗透率,并对共性大分子有优良的截留效果,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资源化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