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都特别在乎宝宝的与众不同之处,逢人便夸自家宝宝如何“天才”,究竟你家宝贝是不是天才?
现有关于儿童发展的测试,很少适用于2周岁以下的宝宝。那么谁能帮助我们发现宝宝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潜力?怎样的养育方式对宝宝未来的发展最有帮助。
智力篇
高智商的几个特点
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对天才的界定标准并无定论。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用智力测验,认为智商超过140以上的为天才儿童。也有学者认为天才的定义应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中等以上,任务承诺力强,创造力较高。还有的认为比同龄宝宝提前出现某一或某些行为的就是天才宝宝。
现实中,在有些天才的儿童身上,也有不少被冠以“不合群、偏才、厌学”的特点。
对于真正的天才,过早地开发、过度地培养也许都无法让他得到适宜的发展,教育专业人士更倾向于后天发现和适度发展天才。
天才,在国内被称为超常儿童,他们是儿童,然后才是超出常态发展的超常儿童。从1978年中国就开始了与超常儿童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士认为,某些天才的智力水平、记忆力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较强。但研究还发现,在智力相等情况下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主要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专家还发现,超常儿童的认知模式是以创造性、思维发达为特征,并且他们在抱负、求知欲、独立性和好胜心等方面优于一般儿童。
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中建议天才儿童教育的特殊研究项目采取以下定义
能够做出优秀成绩的儿童包括能够在下面自闭症网任何一个单独领域或在几个领域拥有明显的成绩和(或)内在潜力的儿童
1、一般智力能力
2、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
3、创造性的或丰富的思维
4、领导能力
5、心理驱动能力
6、视觉与表演艺术
中国超常儿童协作研究组根据调查和研究,从认知的各方面概括出超常儿童有以下特点
1、感知敏锐,观察力强。
2、注意集中,记忆力强。
3、语言发展好,表达力强。
4、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如何发现天才
“天才”宝宝的早期表现可以从运动技能(精细运动和大运动)、语言发展、注意力、特殊才能等方面观察到。比如语言发展比较快(表达和接受语言的能力);喜欢观察、有好奇心;对于各种信息的记忆力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久;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较强,对于抽象概念和关系的理解力也较强;有广泛的兴趣且兴趣容易变化;有较强的批评性思维技能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在一些特殊才能上表现出天分,比如音乐、艺术、体育等。
父母可以尝试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记录越详细,越准确对您发现宝贝的“天才”之处越有益。
宝贝成长档案
妈身体状况(怀孕时的状况)
宝宝出生的情况(身高、体重等)
宝宝的行为发展(何时抬头、何时会爬、喂养情况、喜好等)
语言能力(何时会说话、会多少词等)
情绪能力(什么时候会害怕、咬指甲等)
学习经历(几岁上学)
……
也许你的宝贝在某个或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快速或特别的发展,那么针对这些特别之处,你就该为他创造适当的发展空间了。
给学龄前“天才”宝宝的活动指南
1、让宝宝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
2、给他看各种趣味的杂志。别在意杂志是否为特定年龄的宝宝而设计的。
3、让宝宝分享你的活动。许多场所可以为宝宝提供特别的刺激,比如厨房、花园、商店等。
4、帮助但不要强迫宝宝阅读。大多数聪明的宝宝并不需要你放慢音调读,他就会看着字念出来。,每天读书给宝宝听,只要他愿意听。
5、充分利用好玩具。比如具有“锻炼思维能力”的玩具,在购买玩具时不必特别局限于某一年龄段。
6、鼓励宝宝的兴趣爱好。宝宝的这项爱好也许会成为他成年后的主业或副业的基础。
7、找合适的玩伴。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宝宝找一些智力不相上下的玩伴,他们可以是年长一些的。
以上的活动并不是什么训练方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龄前的“天才”宝贝们能得到适宜的“刺激”。
即使你的宝宝没有表现出“天才”相来,上述这些有益的活动或多或少也会让他感兴趣。
专家观点要平和看待神童教育
自闭症网小编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称为神童或天才呢
教授
“神童”,在中国也叫“奇童”,在国外叫“天才儿童”,就是指那些特别聪明的孩子。之所以称之为“神童”,除了人们通常所看到的,“其智力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同龄人,或在某一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这个显着特征以外,似乎还有点儿“神秘”的感觉。就是说,“神童”的这个“神”字,有双重含义一是“神奇”,出奇的聪明;二是“神秘”,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我觉得个别儿童特别神奇,肯定“事出有因”;但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找到原因。正如国外一些长期从事这类研究的科学家所说“儿童的智力早熟,是一种真正的自然之谜。”
自闭症网小编这些被称为神童或天才的孩子是如何被培养的
教授
有人说,神童是培养出来的。这不是事实。要说能培养神童,那为什么世界着名的神童小威特的父亲不多培养几个神童,使他们的家族成为“神童世家”?事实上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也。所谓“神童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特别聪明,冷静地选择了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继续促使孩子进步,如此而已。我认为“神童是不能复制的。”与其说神童是培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被发现的,而且发现之后,没有阻止孩子继续进步。
自闭症网小编当看到有“天才”的相关报道时,您觉得家长可以怎么做
教授
近几年,接连不断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所谓“方案”、“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他们拍着胸脯说“揭开了神童之谜”,打出“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说法不绝于耳;还有的人“承诺”“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是神童的“批发站”
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是科学的断语,而是在制造“神话”。家长对于这些言辞和说法应该谨慎,不可盲目。
,“神童”的确是存在的,但那是极个别的,甚至可说是“凤毛麟角”,不能把“神童”这个概念任意“泛化”,随意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