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和黑粪,同时可能伴随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8%~13.7%。那么,如何治疗胃出血呢?以下为您详细解读。
目录
胃出血的治疗
胃出血吃什么好
胃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哪些疾病可以诱发胃出血
中医解释胃出血的病因
一、胃出血的治疗
1. 一般治疗:大出血时患者需平躺,下肢抬高,避免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需吸氧、禁食。同时需加强护理,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出血量等。
2. 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或收缩压低于一定水平时,需输血或输液。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需特别注意。
3. 止血措施:
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等。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也可用于止血。
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直视下止血:包括急诊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注射组织胶或硬化剂等。
血管介入技术:对于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气囊管压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手术结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手术治疗:如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手术。
二、胃出血吃什么好
1. 建议经常喝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和胃酸的分泌。
2. 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止血。
3. 宜食蜂蜜,具有消炎、促进创伤面愈合、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及滋补作用。
还有一些食疗方案如白霜砂板糖、阿胶始粉方等,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当阿胶经过精心炒制后,与蛤粉、朱砂一同研磨成细末。取藕节捣碎榨取汁液,加入蜂蜜,将这四种材料混合调匀,每日需服用三次,每次适量。
温馨提示:患者应当卧床休息,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在呕血时,避免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可吸氧。若处于活动性出血期,需禁食。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尿量以及神志变化等。
关于胃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先确定吐血的来源。肺出血与胃出血是有明显区别的。胃出血的特征是呕吐出的血经过食道而出,有时伴有食物残渣,气势汹汹,如泉喷出一般。引发胃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患了胃溃疡后,在血管将破未破之际,如进食烈酒或劣酒等刺激性食品,会导致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破裂。
二是在胃溃疡久治不愈的情况下,遇到大怒或重大刺激时,血脉贲张,导致原本将破未破的血管充血并破裂。
三是患部附近受到粗暴的撞击或剧烈运动等,也会引起血管出血。针对这些情况,患者需紧急采取措施。
那么,哪些疾病可能诱发胃出血呢?
首先是胃溃疡。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等。而诱发胃出血的主要因素则是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酗酒、酸辣饮食以及精神压力。
急性出血性胃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出血以及胃癌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胃出血。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其主要的生活诱发因素与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酗酒、酸辣饮食以及精神压力等有关。粗糙的、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如未能充分咀嚼也可能导致破裂。饮食习惯不良、长期酗酒和吸烟、长期心理状态不佳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胃癌及其并发症。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视角下的胃出血病因解析
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胃出血并非独立之症,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因。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先天与后天两大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源于个体的体质。一些人因为禀赋薄弱、体质亏虚,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与常人有所不同。他们的身体似乎更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而后天因素则更为复杂多样。饮食失调,如过度摄入寒凉食物或嗜茶过度,都可能损伤脾胃。久病或产育过多也会消耗体力,导致气血两亏。七情违和——即情绪波动过大,如忧思伤脾,也能引起脾虚气陷。
从中医角度看,胃下垂和胃出血的病理机制可概括为“虚”与“瘀”二字,其中“虚”占主导地位。气虚、阳虚或阴虚,都可能导致胃腑失固,引发胃下垂或胃出血。近年来,血瘀也被认为是引起胃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光纤胃镜甚至能观察到胃粘膜的瘀血现象。
对于这样的病症,中医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例如,通过振荡任脉的气海穴来补气。这个穴位位于肚脐下方二指宽处,是补气的关键穴道。通过双手交互振荡此穴,不仅可以补充元气,恢复脾胃功能,还能帮助消除腹部的赘肉。
通过推拿肚脐至胸窝、气动胃经等方法,也能帮助改善胃部经脉的伸展,使胃气畅通无阻。肾是先天之本,气动肾经可以增强元气。通过拍打位于腰椎正中线旁的三焦俞穴,可以强化呼吸、消化和排泄功能。
在中医的调理下,辅以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许多胃出血患者在遵循这些建议后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