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一种与遗传、病毒感染、心肌非炎症性病变相关的心脏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管栓塞、猝死等症状。文章将从为什么会得心肌病、青少年需警惕心肌病诱发的运动猝死、心肌病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目录:
一、为什么会得心肌病
心肌病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类型。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细菌、药物中毒等代谢异常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常有家族遗传性,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因素可能诱发此病。限制型心肌病则主要表现为心脏间质纤维增生,即心内膜下纤维性增厚。
二、青少年需警惕心肌病诱发的运动猝死
青少年是心肌病诱发的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心肌病是一组与病毒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的疾病,容易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肌病,其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首要原因。由于心肌病起病缓慢,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容易产生误诊漏诊。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如出现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心肌病有哪些表现
心肌病的症状可能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容易被原发病掩盖。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病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病毒性心肌炎是其中一种类型,其症状包括心慌、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可出现晕厥、气短和呼吸困难等。对于前期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的患者,如出现上述心肌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继发病毒性心肌病的可能性。
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危险。了解心肌病的病因和表现,及时就医诊治,是预防和治疗心肌病的关键。如何筑起防线,远离病毒性心肌病?
预防病毒性心肌病,首先要从预防感冒和肠道病毒性感染做起。想要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可以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让身体充满活力。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也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一环。在感冒高发季节,我们应尽量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范各种病毒。一旦感染病毒,更要注重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心肌病小课堂-
心肌病能否治愈?这是许多患者关心的焦点。
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无特殊治疗法,关键在于在病毒感染时密切注意心脏状况并及时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则侧重于弛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抗室性心律失常。
对于限制型心肌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采取对症治疗。
至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由于室壁菲薄,不宜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和消融治疗。应选择恰当的药物控制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自动复律除颤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以提高生存率。
-心肌病的预防之道-
如何避免心肌病的侵袭?以下建议助你远离心肌病:
1. 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避免过度疲劳,病情严重时需卧床休息。
2. 饮食宜清淡,心衰时应控制钠、水摄入。
3. 预防感冒、病毒感染等可能加重心肌病病情的因素。
4. 并健康饮食,保持理想体重。
5.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 避免酗酒或吸食非法毒品。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甚至糖尿病也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定期体检、遵照医生的建议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按照医嘱服药等方式来实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