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湿热证:
患者黄鼻粘稠,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鼻塞严重,嗅觉减退,头晕目眩。呼吸之间,仿佛有湿热之气扑鼻而来。鼻腔内的息肉呈现淡红色,鼻粘膜红肿增厚。舌尖红赤,舌苔黄腻,脉象有力。治疗此症状需以清热润肺、祛湿散结为主。
痰湿结滞证:
鼻涕白粘或如稀白流水,源源不断。鼻塞持续不减,嗅觉逐渐减退,头部沉重,昏昏欲睡。胸腔内痰多且难以咳出。鼻腔息肉呈现白色,如脂膏或石榴状,光滑明亮。舌苔白腻,脉象缓慢而滑。治疗需以化痰除湿、散结为主。
肺脾气虚证:
鼻涕清稀或如稀白流水,伴随倦怠乏力,容易感冒。鼻腔息肉颜色淡白或苍白,或在手术后反复发作。筛窦阴影模糊,病变范围可见。通过CT冠状表面扫描,可见筛窦粘膜增厚,筛顶是否有骨损伤。轴位扫描则显示病变的前后范围和纸样板是否有缺陷或骨损伤。
诊断时,首先用1‰肾上腺的1%卡因棉片收缩中鼻道,粘膜表面。然后用5长针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取出后检查液体是否浑浊。也可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因为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对于肺经湿热证的治疗,采用润肺清热、疏湿的疗法;对于痰湿结滞证的治疗则注重化痰除湿、消散结节;而对于肺脾气虚证的患者则需补益肺脾、化解湿邪、消散结节。同时要注意,诊断过程中的医疗操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