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腔隙性脑梗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2)

腔隙性脑梗死:深入解析检查流程与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这一由脑动脉深支闭塞引发的疾病,主要影响脑干和脑深非皮层部位,形成小梗死灶。其分布广泛,涉及壳核、尾核、桥脑、内囊及脑回白质等部位。对于这样一个潜在的医疗问题,了解并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专家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的检查建议。

一、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虽不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但有助于了解病情。在腔隙性脑梗死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脑脊液正常。但如果梗死面积大,伴随脑水肿,少数出血性梗死患者可能检测到红细胞增多。

二、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这些检查主要是为了寻找可能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助于诊断病因。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脑CT扫描:虽然脑CT扫描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中可能无法确诊,但在发病后的1至2周内进行扫描可以帮助识别腔隙灶。这些病灶在CT上显示为密度较低的圆形、椭圆形或楔形区域,周围无水肿带和占位效应。对于小脑、脑干等部位的病变,CT扫描可能会受到骨伪影的影响。

2. 脑MRI检查: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测比CT更为优越,能够检测到较小的病变。由于MRI无骨质伪影,因此脑干小脑腔隙性梗死灶在MRI上能清晰显示。

3. 脑血管检查: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颅底动脉病变的发病率较高。应进行多普勒超声、颈动脉B超、脑MRA以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神经介入治疗。

4. 脑电图地形图(BEAM):这是一种能直观显示脑电图活动分布的检查手段,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帮助。当脑缺血脑血管疾病没有明显变化而脑功能异常时,脑电图地形图可以CT检查相辅相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检查手段的结果,以便准确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及其检查流程。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